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视觉障碍

21小时前
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秉承“艺术无类”的理念,一直努力建构起艺术与社区之间的桥梁,让不同阶层、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能轻松触及艺术的魅力。为了进一步达成目的,klpac于2024年5月正式启动了“klpac Connect”社区连接计划,吸引更多元的观众走进剧场,期望通过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促进艺术活动的发展。 klpac副总经理(宣传和行销)翁美琪指出,剧场不仅是艺术演出的场所,更是推动社会共融的重要力量。因此“klpac Connect”通过艺术与社区的深度连接,使艺术成为凝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帮助人们在后疫情时代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看一场演出,走进剧场,应该成为一种日常的体验。” 报道:本刊 杨林宜 摄影:本报 陈敬晖 2024年12月15日,klpac弦乐团举办了一场由沈怡贤指挥的“A Christmas Playlist”音乐会,并在“klpac Connect”计划下,邀请了13名年龄介于二十多岁到70岁的视障者,在活动的开场前来一次“Touch Tour”,通过触觉和听觉的互动,深入了解舞台的布局、乐器的外观及音色等,为接下来的音乐会体验做好准备。 翁美琪说,与其停留在让视障者于黑暗中聆听音乐,还不如通过互动的方式,让视障者先“感受”剧场。团队深知体验的深度和细腻程度,往往取决于每一个细节,为此,他们在活动前夕包括制作触觉模型,让视障者通过触摸感知场地的布局与规模;并在活动当天带领他们参与导览,触摸乐器,并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和演奏员的小段演奏,聆听每个乐器的音色。 音乐会上半场以比较经典的圣诞歌为主,下半场则是现代流行乐。每位视障者都配备了一副耳机,聆听导览员的口述解说。在听觉、触觉与无限想像的交织下,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音乐盛宴中。 除了视障者,许多家长也带着孩子参加了音乐会,活动充满了社区的温暖与力量,展现了艺术的包容性。音乐会结束后,视障者的正面反馈让团队深感欣慰与鼓舞。 “我们不希望视障者仅仅是在黑暗中聆听音乐会,而是通过事先的接触让他们对场地的大小、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乐手的位置、乐器的外观和音色等有所了解,心中有了画面后,再去聆听一场音乐会。我们相信,这将是一场完整的体验。” “音乐会期间,投影仪上播放着雪花纷飞、温馨小镇的画面。我们在编写口述文案时,反复调整表达方式,既让视障者通过耳机聆听口述,想像出冬季的景象,又不干扰他们享受音乐。” 视障者也有权享受文化生活 马来西亚盲人理事会执行董事黄永隆受访时表示,他之前并不了解音乐会中乐手的位置安排,如今通过这场极富意义的活动,才得知演奏员需要站在特定的位置。 “我一直以为他们就只是站在任何地方,或者是排成一排,今天终于知道了这些细节。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也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到不同的乐器。比如大鼓(定音鼓),它很高很大,能触摸到它让我觉得非常开心。” “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活动,让视障者也能享受这些文化艺术。毕竟文化和艺术对我们来说也同样重要,视障者也有权享受文化生活,因为这也是马来西亚《2008年残疾人法令》的一部分,我不希望错过这些体验。” 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失去视力的阿米拉(Ameera Ramli),并没有让困境打消她回馈社会的决心。失明之前,她曾在剧场工作,并与同样从事剧场服务的触觉导览员何侣菁结识。 她回忆自己失去视力的过程,“我从小就有糖尿病,但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直到在进入马来亚大学之前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血糖异常高。”2018年,她检查时发现两侧肾功能仅剩5%,开始了洗肾治疗。一年后,视力出现问题,经过手术后,她彻底失去了视力。 尽管失去了视力,阿米拉依然投身于多个社会角色,目前担任特殊人士以及自闭症患者的辅导员,尽可能回馈社会。 何侣菁是一名演员,她和慧琪 (Nephi Shaine William)为这次的“Touch Tour”担任触觉导览员。 翁美琪提到,尽管何侣菁患有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即抽动综合症(Tics),但当她站上舞台,面对需要演出长达两小时的戏剧时,那份对舞台的使命感让她全身心投入。尽管身体可能会受到疾病的影响,何侣菁依然能够在演出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没有因疾病引发的抽动,成功地完成了整场演出,让大家折服于她的专业和对艺术的执著。 设立“刚刚好”的剧场门槛 “klpac Connect”计划获得森那美基金会(Yayasan Sime Darby)全心相挺。在计划推进的过程中,翁美琪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家长的反馈,该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亲子音乐会,感谢团队提供亲民票价,使他们能够负担得起并与孩子一起享受音乐会。 “其实,我们希望能将剧场的门槛设定在‘刚刚好’的位置,包括亲子音乐会,让家长们在可负担的范围内,带孩子走进剧场,感受艺术。看到这些细节被大家注意到,我非常感动。虽然这些看似小小的细节,但我们投入了很多心思,力求让社区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她说,“klpac Connect”计划的每个项目都建立在“将心比心”的基础上,旨在让艺术不再只是‘touch and go’,而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深入了解艺术和剧场的运作。为此,在该计划下推出的学生赠票、增加演出导聆次数、提供触觉导览、免费租借抗噪耳机和增高坐垫等服务,都尽量满足每个人的需求,特别是孩子们和弱势群体,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心地走前来开箱klpac。 “我们相信许多家长并非不喜欢艺术,而是由于各种限制,过去无法带着孩子好好欣赏音乐会。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不仅重新找回对艺术的热情,也能让孩子从小接触艺术和剧场。” “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通过接触视障者,我们了解他们的无奈,他们或许不想麻烦他人而选择待在家中,或者因为外头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最终选择放弃外出。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设施,让他们能够无障碍地享受剧场的空间。” 盼通过互动交流带来更多力量 翁美琪表示,klpac非常重视艺术的影响力,因此希望通过互动将这股力量传播开来。 “团队会在活动开始或结束时进行剧场导览和互动反馈,帮助观众了解演出的幕后工作,如展示舞台灯光设计,让大家看到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长时间付出与尝试,才成就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她还分享了一个故事,曾有一所儿童福利之家带着20名孩子前来观看音乐会。负责人提到,这些孩子在上课时压力很大,但看过音乐会后,她发现他们更容易吸收知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远超过预期,它成为了他们放松的一种方式。 “那群小朋友是第一次来看演出,看完后还会哼唱里面的歌。其实,他们只是缺少接触艺术的机会。一旦给了他们机会,就像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不知道,也许它不会发芽,但也许有一天,它会茁壮成长。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更多【新教育】: 【NATIVE纪录片放映讨论会】扭转旧叙事 说好原住民的故事 自杀事件发生前后 校方能做些什么? 【华文文学与活动交流会】为推动华文工作 寻更多的可能
3月前
2024年8月24日至25日,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公关实务组主办的《眚》视觉障碍议题展,在八打灵再也百乐花园的The Box Event Space举行,期望为视障群体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打破社会对视障者的刻板印象,消除偏见与误解。 细致且有深层意义的布景,爱盲人宣教事工团队为开幕带来的音乐表演,让场面增添更多温暖与共鸣。 《眚》展览通过艺术创作和互动环节,向公众传递有关视力障碍及其相关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的知识,增强社会对这些健康问题的关注。参观者不仅能够深入体验视障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还能通过切身感受,衍生更多的理解与关怀。这次展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不仅展示了视障者的艺术天赋,还让公众对这一群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促进社会对视障者的支持与接纳。 刻板印象的成因:视障不等于全盲 《眚》团队统筹江盈萱回忆起展览筹备初期,团队对视障者的刻板印象大多源于电影或是社交媒体,而这些媒介往往将盲人刻画为“盲人按摩师”的形象。然而,当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视障者不仅限于按摩行业,他们也可以胜任文书类的工作、担任大学教授,甚至像普通人一样正常上班。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团队接触到黄开修博士撰写的《习惯黑暗》一书。黄开修博士是一名“失明的博士”。这本书描绘了黄博士在失明后,不放弃学业继续升学,最终成为大学讲师的励志经历。此外,团队在十五碑考察的时候发现了由前残奥会国手李成就于1983年创办的马来西亚首家PB传统盲人按摩中心,进一步展示了视障者的多元才华。 大部分公众往往误以为视障者都是全盲,无法从事许多工作,这导致了视障群体的就业机会严重受限。然而事实上,视障者有不同程度的视觉损害。国际视力伤残程度将视力伤残大致分为B1(全失明)、B2(严重弱视)和B3(轻微弱视)三个等级。测量标准为是否有感受光的能力、远近的视力以及左右的视野范围。B1指的是全盲或极度的光感丧失,B2则代表了严重的视力受损,但仍能感知一些光线和形状,而B3是中度的视力损伤。 由于社会对视觉障碍的了解有限,这一群体常常被排斥在劳动力市场之外,沦为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眚》团队副统筹方紫薇表示,透过此次展览的宣导,希望有更多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给视障者,让他们自力更生,并能在社会立足。 视障者的生活场景 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十五碑(Brickfields)不仅是本地著名的印度社区,也是马来西亚各地视障者的聚集地。在十五碑的街道上,时常可以见到以拐杖探路的视障者,熟练地在城市中穿梭。 方紫薇表示:“有一次我们去十五碑考察的时候,目睹了一起交通事件。十五碑的交通灯是有提示音的,视障者就依靠声音来判断可以前行。一名视障者依靠交通灯的提示音过马路时,遇到一辆闯红灯的车辆,对方不仅没有避让,还按喇叭吓到了正在过马路的视障者。明明驾车闯红灯的人在犯错,可是他却对着视障者按喇叭,好像是视障者做错了什么事情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做很简单的事情,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比如说不要闯红灯,就可以对视障者释放更多的同理。” 江盈萱补充说:“很多盲人或视障群体都会迁居到十五碑,他们原本不是居住在这个地区的。那是因为十五碑的视障社区的设施相对完善,所以在他们后期视力退化后,会被建议迁居到十五碑生活。” 呼吁社会更多理解和关怀 现今城市中,许多盲道被占用、阻挡或长期失修,严重影响了视障者的日常出行。盲道的合理设计和维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如果盲道不能畅通无阻,那么视障者的安全和自主行动都会受到威胁。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忽视,反映了公众对视障者权益的关注仍显不足。 方紫薇希望大众对视障者多一分尊重,不要因为他们是盲人而投以异样的眼光,把他们当平常人一样去看待,也不要去破坏无障碍设施。江盈萱进一步表示,大众对视障者可以多一份理解,也可以多一点了解盲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迷路的视障者,我们可以主动提供帮助。虽然看不见,但是小小的善举,可以让视障者知道有人可以帮助到他,他并不孤单。 后记: 《眚》团队在黄开修博士的家采访时,亲眼目睹了视障者生活的一幕。黄博士凭借声音解锁大门,当时团队看到门很贴近黄博士,可是黄博士还是不小心撞了一下。 视障者常常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可当团队亲眼目睹这一瞬间,内心依然深深地被触动。希望大众可以对视障者更多的同理和尊重,不要破坏并占用无障碍设施。尽己所能,为视障者创造更友善的生活环境。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6月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