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8日讯)霹雳州警方今日联同人力局与环境局展开“大型快捷行动”,突击检查怡保拿乞一间家具制造厂,救出61名疑遭剥削工人,包括55名外劳及6名本地员工,并逮捕一名58岁华裔雇主协助调查。
ADVERTISEMENT
霹雳州总警长拿督诺希山今午巡视工厂后在记者会上指出,被救出的外劳全为男性,年龄介于25岁至50岁,分别为14名缅甸籍、9名尼泊尔籍及32名孟加拉籍;本地受害者则包括3名华裔男子、2名华裔女子及1名巫裔女子。
“在突击行动中,执法人员当场逮捕一名58岁的本地华裔男子,他是这家工厂的经理兼执行董事,也是相关工人的雇主,涉嫌剥削劳工及长期拖欠薪资。”
他表示,此次行动成功,归功于公众提供的情报及警方情报组的深入调查。调查显示,这些员工已长达5个月未领取薪资,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向邻近杂货店赊账换取日用品与食物,因而欠债累累。
“工人长期未获发薪,债务越积越多。杂货店店主在质疑这些欠账如何清偿时,事件才逐渐浮出水面。至于雇主拖欠薪资的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他说,所有受害者将在24小时内安置至马六甲丹绒吉灵的庇护中心,警方将尽快完成相关文件与交通安排。
他指出,案件将援引2007年反贩卖人口及反贩运移民法令(ATIPSOM)调查;人力资源局则将根据1955年劳工法令展开执法行动;环境局方面则会援引1974年《环境质量法令》,查验工厂的营运状况。

诺希山强调,警方目前正逐一向受害者及雇主录取口供,以厘清是否涉及扣押护照、恐吓或其他违法行为。
“根据初步了解,这些员工可以自由进出工厂,他们仍选择留下,我们不排除可能存在心理或经济层面的控制。”
他也呼吁所有雇主,务必依法营运,切勿剥削员工,并遵守我国现行的移民、劳工及环境等相关法令。

另一方面,霹雳州人力局局长莫哈末尼占指出,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雇主未能提供员工住宿证明,已抵触《1990年员工房屋、住宿及设施最低标准法令》(第446法令)第24(D)条文。
“此外,雇主还涉嫌违反1955年劳工法令下多项规定,包括第19条(延迟发薪)、第60K条(未申报聘请外籍员工)、第24条(不合理扣薪)及附则第8条(未签订雇佣合约)。”
他说,当局将针对所有违法事项开档调查,并考虑展开提控或罚款行动。
他指出,该家具工厂工作环境充斥木屑粉尘,长期暴露恐对工人健康构成威胁。
“从现场情况可见,环境满布木屑灰尘,若长期处于此类工作环境,将严重影响工人健康。”
他说,该工厂据称已营运28年,但当局仍在查核其注册及营运记录。同时,员工透露已有5个月未领薪,当局将重新审查薪资发放纪录,以厘清是否曾按时支付。
“我们会查明过去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包括是否有遵守最低薪金制。目前全国强制最低薪资为每月1700令吉。”
他说,今早展开的“大型快捷行动”(Op Pintas Mega)由霹雳警方主导,联合人力局及环境局展开,总共动员96人,包括83名警员、10名人力局官员及3名环境局执法人员。
“此次联合执法,是我们(人力局)加强劳动法令执行、维护劳工权益,并纠正外界对我国劳动环境误解的重要举措。”
他强调,当局将持续与警方及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展开更多联合执法行动,确保本地劳动环境的安全与公平。

记者今日跟随执法人员前往工厂时,看到外劳们正在忙碌工作。见到执法人员时,他们显得慌张,执法人员一再向他们解释,强调此次行动是为了救助他们,而非逮捕他们。
根据外劳们的说法,他们的月薪为1700令吉。工厂内的员工分开居住,其中负责管理工厂的员工住在厂区内,其余工人则住在离工厂不远的店屋楼上。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工厂中央区域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二楼作为员工宿舍。宿舍空间狭小,只有三间房,空气流通差且闷热,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环境拥挤。工厂内的厕所、冲凉房和厨房则分布在不同的角落,设施简陋。
出席者包括霹雳州刑事罪案调查组主任洛曼高级助理总监、华都牙也警区主任诺艾哈文助理总监、以及霹雳州人力局高级助理主任莫哈末阿里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