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

农的传人

发布: 1:00pm 06/01/2020

大馬養活鱘龍魚‧首創熱帶魚子醬品牌

作者: 报道:黄健兴/摄影:郑霹麟
鲟龙鱼眼睛位于鱼头两侧,前面的鼻孔比眼睛更大。
鱘龍魚眼睛位於魚頭兩側,前面的鼻孔比眼睛更大。

經歷了五年八度的挫敗,丹絨馬林美冷烏魯一座高科技漁場成功養出原本生活在溫帶與寒帶的鱘龍魚,我國也因而催生了世上第一個熱帶魚子醬品牌;這項奇蹟,關鍵在於一段為時4個月,讓魚兒適應本地水質和攝氏25度水溫的“馴化”過程。

寶來國際有限公司漁場為全球首座在赤道上開闢的鱘龍魚基地,養殖鴨嘴鱘、西伯利亞鱘、史氏鱘、達氏鰉鱘、歐鰉鱘和雜交鱘。

ADVERTISEMENT

簡維和:生長速度快一倍

執行董事暨技術總監簡維和(71)告訴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漁場是運入剛孵化的“水花”魚苗馴化,使無法在炎熱氣溫下生存的鱘龍魚變成神話,但各種鱘類的馴化方式稍有不同。

“原生地的鱘龍魚長在水溫攝氏14到18度的江河中,一旦上升到20度或下降到10度就會失去食慾,22度或低於7度不進食,23度以上便逐漸死亡;到了5度以下,鱘龍魚進入冬眠;因此一年中只有一半成長時間。”

寒帶魚在一年長夏的大馬“住下”,簡維和赫然發現,鱘龍魚生長速度快上一倍,獲取魚卵的時間也縮短了一半,原因是它一天比一天長!

實驗場前後失敗8次

13年前,他受邀到來大馬設立養魚實驗場,前後失敗了八次,簡維和當初從美國和中國入口的魚苗皆未能存活;在克服所有技術問題後,漁場於2012年養成第一條鴨嘴鱘,接著是史氏鱘。

“我的第九個挫折,可是養活了魚,一度因為水質混濁死掉三分二。”

雜交西伯利亞鱘3年產卵

在過去8年生產的4萬條鱘龍魚中,清一色是可以受孕產卵的雌魚,遠遠高出正常只有半數或六成的比例,令簡維和驚奇不已。

他說,當中雄性不超過10條,可惜都是“太監”─沒有精子!

“在細心照料下,漁場3年前首次出現魚卵,去年正式生產魚子醬進軍市場。”

鱘龍魚卵是魚子醬原料,西伯利亞鱘需時8年才受孕,黑龍江史氏鱘達10年,達氏鰉介於12到18年,歐鰉鱘12年;簡維和抖出,漁場內的雜交西伯利亞鱘在第三年就發現魚卵了,史氏鱘則是第四年,這些魚只翌年正式進入成熟期。

“取卵過程是先放血再剖腹,以避免魚子醬帶有血腥味,品質比起從魚身擠出理想。”

須擁飼養宰殺準證

性格溫馴的鱘龍魚,魚嘴扁平,沒有牙齒,身上五排鱗甲分別長在脊椎、左右兩側和腹下兩排;簡維和提到,其特徵是隻會前進不能後退,碰上障礙就會為了衝撞過去而受傷;嘴前4條感應觸鬚擁有記憶、導航和搜尋食物功能。

“它的壽命長達上百年,近年曾在黑龍江捕獲約800公斤重的野生鱘龍魚。”

鱘龍魚屬於上億年活化石魚種,亦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中國將長江中華鱘列為一級保育動物;簡維和抖出,如果沒有漁業局發出飼養和宰殺準證,可以被罰款20萬令吉。

軟骨素可制保健品

簡維和看好鱘龍魚的軟骨素,研究顯示,其抗癌因子是鯊魚15到20倍;其皮層膠原蛋白豐富,可以做成飲料和保健品,甚至是化妝品與面膜。

作為古代宮廷貢品,其稱為“龍筋”的脊椎骨料理成為藥膳供皇帝享用,相傳慈禧太后鍾情於鱘龍魚盛饌。

“鱘龍魚全身上下都是食材,比如生魚片、魚頭湯、炸龍骨、炸龍袍(魚皮)、清蒸魚腩、紅燒魚腩、炒蘆筍、炒鳳梨(龍鳳配)、魚頭軟骨膠甜點等。”

只有中臺馬出售魚肉

全世界宰殺鱘龍魚主要是用來製成魚子醬,依簡維和所知,只有中國、臺灣和大馬出售魚肉;漁場供應一公斤以上的魚只予本地高級餐廳,以清蒸烹煮為主。

鱘龍魚皮韌肉鮮帶彈性,在咀嚼時,能夠感受到層次感;簡維和指出,魚肉容易結合其它食材配料的味道,過熟的話,將流失甜味和質地粗糙。

“如果在同一缸混合其它淡水魚放養,只要一天,肉質便挾帶雜味了!”

好水好料好環境優產3要素

良好水質、飼料和養殖環境的管理,為生產優質鱘龍魚的三個要素。

簡維和指出,漁場使用經過海鹽消毒的山水養殖,池水潔淨清澈之餘,還打造動態的水流環境,讓魚兒獲得充足的氧氣,餵食的是從臺灣進口新鮮魚料(飼料)。

“每座魚池是維持一公尺到一公尺半左右的水位,依魚種分養和混養都有;鱘龍魚最大的威脅是阿摩尼亞(氨),排洩物都會在一小時內排出池外。”

漁場按地形從高處導水入池,最後從低處排走;簡維和透露,場內設計融入節能效果,

只有打氣和水流需要用上電流而已。

致力實現熱帶培育鱘龍魚

身為臺灣高雄人的簡維和,於2006年以一條七八公斤的鱘龍魚做成八道佳餚招待大馬人;正是這一餐,促成他到來養魚的因緣。

“臺灣是亞熱帶,我在高山地勢經營度假村,當地的山水也利於養殖鱘龍魚。”

在遭受第五次養殖失敗的打擊時,簡維和在臺灣飼養的史氏鱘遇上八八風災被摧毀,10年心血毀於一旦;他揹負所有股東的期望,孤注一擲,繼續堅持研究直到成功。

他提到,實驗場投入400萬令吉研究費用花光,但魚只還是未能存活,他日復一日的記錄和查找致死原因,累積經驗皆成了成功的基石。

致力實現熱帶孵化及繁殖

儘管漁場創下熱帶飼養鱘龍魚、最高養殖水溫、雌魚比例最高、成長最迅速,以及最快長出魚卵的5個世界第一成就,簡維和仍致力於實現熱帶孵化和繁殖鱘龍魚。

他去年從中國國家研究院進口60條一公斤重的歐鰉鱘,準備做“親魚”(交配)用途鋪路。

“在這批魚只中,死掉22條,剩下的38條有雄有雌,經過馴化後,養殖至今一年半已長到18公斤,平均一個月一公斤,預計3年內會成熟。”

對於熱帶培育鱘龍魚的目標,簡維和形容:“還有最後一里路而已!”

讓他欣慰的是,膝下3名兒子連同屏東科技大學十多名教授參與研究鱘龍魚的項目,有能力把這項事業發揚光大。

原产地的鲟龙鱼一年中只有一半成长时间,在大马却是一天比一天长,生长速度快上一倍。
原產地的鱘龍魚一年中只有一半成長時間,在大馬卻是一天比一天長,生長速度快上一倍。
渔场倾注了简维和所有心血,也尝尽了酸甜苦辣。
漁場傾注了簡維和所有心血,也嚐盡了酸甜苦辣。
鲟龙鱼的特征是只会前进不能后退,碰上障碍就会为了冲撞过去而受伤。
鱘龍魚的特徵是隻會前進不能後退,碰上障礙就會為了衝撞過去而受傷。
背负所有股东期望的简维和(右二),继续坚持研究直到成功;左起是林安俊、胡丕旺和刘福源(右)。
揹負所有股東期望的簡維和(右二),繼續堅持研究直到成功;左起是林安俊、胡丕旺和劉福源(右)。
简维和发现,鲟龙鱼在热带的生长速度比原生地快上一倍。
簡維和發現,鱘龍魚在熱帶的生長速度比原生地快上一倍。
性格温驯的鲟龙鱼,身上五排鳞甲分别长在脊椎、左右两侧和腹下两排。
性格溫馴的鱘龍魚,身上五排鱗甲分別長在脊椎、左右兩側和腹下兩排。
养殖至今一年半的欧鳇鲟已长到18公斤,平均一个月一公斤,预计3年内会成熟。
養殖至今一年半的歐鰉鱘已長到18公斤,平均一個月一公斤,預計3年內會成熟。
简维和(右二)向股东汇报养上8年,约2米长100公斤重的达氏鳇鲟生长情况;右为刘福源,左起是胡丕旺与林安俊。
簡維和(右二)向股東彙報養上8年,約2米長100公斤重的達氏鰉鱘生長情況;右為劉福源,左起是胡丕旺與林安俊。
鲟龙鱼鱼嘴扁平,没有牙齿,嘴前4条感应触须拥有记忆、导航和搜寻食物功能。
鱘龍魚魚嘴扁平,沒有牙齒,嘴前4條感應觸鬚擁有記憶、導航和搜尋食物功能。
渔场的鱼卵,去年正式生产为鱼子酱进军市场,催生了世上第一个热带鱼子酱品牌。
漁場的魚卵,去年正式生產為魚子醬進軍市場,催生了世上第一個熱帶魚子醬品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