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蔡秋怡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間造型藝術,此藝術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幾千年的傳承。以麵粉及糯米粉為主料,將各種不同的顏料加入麵糰中,再用手及簡單的工具,塑造出各種不同花樣及款式的人物和動物造型。
ADVERTISEMENT
捏麵人是傳統的民間玩意,舊社會的麵塑藝人都會挑擔提盒,走在市集街頭,製造小孩喜歡的模型,深受群眾及孩子的喜愛,可食性的成品讓許多小孩買了把玩後還可以順口將其吃了;雖說捏麵人當時被視為小玩意兒,但歷史悠久的它如今已被視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何欣霓:上網摸索自學
深陷捏麵人藝術的何欣霓(28歲)是一名幼教老師,大學時期的她曾在機緣巧合下接觸了這項藝術,隨著自身上網摸索,如今她也常參與不同的展覽及工作坊,向大眾宣揚這有著千年歷史的民間藝術。
加入防腐劑更耐放
她表示,捏麵人的製作材料簡單,只需要中筋麵粉、糯米粉、細鹽、明礬粉及適量的溫水,就可以將捏麵人的麵糰製作出來,但為了讓成品可以耐得更久,一般上她會在麵糰里加入麵包防腐劑,只要在成品放在通風處,勿讓其曬到太陽,那麼就可以放置1年以上。
“我從大學開始接觸這項藝術,當時大學裡有準備各種各樣的藝術營及工作坊,我也曾作為籌委幫忙捏麵人老師製作麵糰,但當時我們沒有經驗,沒有防腐劑的作品兩週後漸漸硬化,不出半年還發黴了,後來我自己常上網摸索研究,學會加入防腐劑,成品果然耐放很多。”
她笑言,麵糰材料雖簡單,但製作起來還是有一定的程序,用麵粉、糯米粉、明礬粉、顏料及鹽等材料將麵糰搓好後,需將麵糰碾成一小片,將這些面片慢慢地放入熱水裡煮熟,撈出來放涼後,將還有餘溫的面片重新搓成團。

捏製麵糰較耗時間
“麵粉一般都會粘手,所以我們都會使用凡士林(Vaseline)或是蜜蠟來搓麵糰,剛開始製作麵糰時,我與男友使用了近4個小時的時間才將麵糰製作完成,後來熟悉程序後,一般只需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她透露,由於自己經常要參與展覽及工作坊等活動,所以麵糰的分量儘量會控制在3公斤左右,一般足夠她使用3個月,而3公斤的分量也容易製作,若僅製作1公斤的分量,水分很可能會拿捏不好,而製作好的麵糰也須用保鮮紙包好,以免通風硬化。
忌心急搞砸成品
“製作捏麵人需要多點耐心,我在工作坊教導他人學習捏麵人時,都會先教學生製作玫瑰花,只需將一片一片的花瓣慢慢地粘上去,一朵漂亮的玫瑰花就製作完成了,這樣也能夠提起學生想要繼續嘗試新造型的興趣。”
她坦言,比起粘土製作來說,捏麵人確實比較困難,畢竟其麵糰比較柔軟,且還會反彈,因此在製作時需要更大的耐心,以免心急搞砸成品。
“像是植物類或是卡通小動物都會比較簡單製作,若是想要做人物造型,那麼就可以使用製作蛋糕的小工具將造型弄好,傳統的捏麵人是在一支小木支上製作,通過捏、擠、拉、勾、挑等動作把動物或是人物的神韻給製作出來。”

花卉卡通人物簡單易上手
何欣霓表示,像是花卉及卡通動物造型的捏麵人比較容易及簡單上手,同時也非常受小朋友的歡迎,讓不少父母都願意帶著孩子參與工作坊,一同享受家庭樂。
“之前參與展覽時我也製作過小王子或是西遊記裡邊的角色,這種造型難度比較大,有著近3年經驗的我也須約1個小時才將其製作出來,但只要細心製作,成品出來後會非常精緻,讓人很有成就感。”
耗時製成品只展不賣
她笑言,像是需要耗時較長時間製作的造型成品,大多都不會進行售賣,僅在參與展覽時將其展覽出來,畢竟都是自己長時間在背後“耗盡”時間及汗水製作的成品。
“為了激勵自己創作,我也常會上YouTube參考粘土製作的影片,從中研究新的造型,希望可以突破自己,嘗試製作不同造型的捏麵人,之後再通過不用的展覽及工作坊,將這項歷史悠久的藝術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瞭解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