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发布: 4:30pm 16/07/2020

撐起廚房一片天 善心五義工 歡喜做

作者: 潘淑仪

厨房里的各种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蔬菜瓜果,手脚麻利的她们笑称“闭上眼睛也能找出来”。左起是李金兰、罗美顺及黄美玲。
廚房裡的各種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蔬菜瓜果,手腳麻利的她們笑稱“閉上眼睛也能找出來”。左起是李金蘭、羅美順及黃美玲。

ADVERTISEMENT

報道:潘淑儀

攝影:丁祖興

“限量版”圍裙有名字

平常日子,她們是一群普通不過的婦女,當接到“Order”時,她們二話不說披上“戰袍”直奔“戰場”,默默埋頭苦幹,不畏縮不後退,齊聚女力綻放光彩,更彰顯年長的巾幗也能撐起廚房的一片天!

廚房裡的各種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蔬菜瓜果,手腳麻利的她們笑稱“閉上眼睛也能找出來”,隨手拈來的嫻熟動作,是經時間積累修煉而成的功夫,也蘊藏著多年來廚房忙活的經驗,這一些雖看似“手板眼見工夫”,卻全是她們本著奉獻的心義務而做。

她們五人融洽的友情如“結義金蘭”相交契合,當中有人年逾半百,也有人已屆耳順之年,更有人是達古稀,分別是李金蘭(73歲)、黃美玲(73歲)、戴秋燕(65歲)、羅美順(54歲)及劉秀群(54歲)。

0089LMH20207151448443848345.jpg

當初做義工只為找活幹

她們當中最年輕的已過五十,提及當初選擇做義工時,嘴上雖輕描淡寫說道退休了沒什麼地方去,就找些活來幹,打發時間也能聚一起“吹水”,言語間流露著老有所為的她們,不忘初衷踏實付出,退而不休照亮他人的正能量。

採訪的過程中,她們一致穿著刻上自己名字的“限量版”圍裙,也是佛光山怡保禪淨中心慧性法師為她們特意準備的。她們分享,只有經常在廚房忙活的義工,才有屬於自己名字的圍裙,容易辨識不會混淆。一件簡單的圍裙,彰顯一種肯定及認可。

“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她們五人,戴秋燕早於2001年開始投身怡保禪淨中心的義工行列,而李金蘭、黃美玲及羅美順也接著於2002年因緣巧合下加入義工服務大眾,劉秀群的“資歷”較淺,義工的經驗逾10年。

李金蘭笑言,退休後來做義工,一來可以“吹水”打發時間,二來可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是開心。黃美玲及羅美順接著說,反正得空,就來做義工,也沒其他地方去。

戴秋燕:我們都忠心耿耿

戴秋燕說,她們算的上是第二批義工,打從當初被招進來做義工後,一做就這麼多年過去,她們都是忠心耿耿的一群。

黃美玲也指,她們是接“order”做事,一接到師父的吩咐後,就會相約前來。大家“逢叫必到”歡喜付出,再辛苦也值得,因為做義工的過程真的很開心。

罗美顺形容义工等同是“包山包海”的工作。
羅美順形容義工等同是“包山包海”的工作。

羅美順:義工就是“包山包海”

當羅美順形容義工就是“包山包海”時,引起一陣鬨堂大笑。她說,如一場義賣會,從安排場地、檔口、義賣商品,甚至是準備餐具及廚具,還有搬抬東西到學校,上下羅裡等,皆由義工幫忙分擔。

“義賣會當天,我們也負責準備食物給大眾,還有幫忙打點義賣的檔口。”

她也舉例,每當法會進行時,她們猶如在“打戰”分秒必爭忙著供菜,不敢有絲毫怠慢。

除了義賣會,李金蘭及黃美玲也分享,每年的“臘八粥結緣”活動是通宵達旦地忙碌,負責的義工早幾天就得開工忙活,備妥各種豆類及材料,如剝白果、掰開蓮子去心、焯熟豆類等,過後倒入食材接力熬製數大鍋的臘八粥,再盛粥及派粥等。

她們說,大家合作無間,雖辛苦但一切都值得,正如中秋節及歲末圍爐一樣,屬於較為大型的開放活動,她們一行10人得備妥約300人的膳食分量,從早上開始備菜開伙直至傍晚。

她们接到“Order”时,齐聚女力绽放光彩,本着奉献的心行善。左起是罗美顺、李金兰、刘秀群、黄美玲及戴秋燕。
她們接到“Order”時,齊聚女力綻放光彩,本著奉獻的心行善。左起是羅美順、李金蘭、劉秀群、黃美玲及戴秋燕。

“大家歡喜做,收穫金錢也買不到的快樂,而最開心莫過於聽到大眾及信徒贊食物好吃。”

劉秀群:星雲大師仍身體力行

“我們更不該說退休”

劉秀群指出,大家賺到最多的是開心,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已年邁,仍身體力行發心付出,與星雲大師相比,她們尚算年輕就更不該退休,反之應堅持為社會貢獻力量。

“我們也學習以同理心及慈悲心待人,學會寬恕他人,心胸寬闊不計較。”

李金蘭及黃美玲說,她們儘自己的能力協助外,也從他人身上學習更多事物受益匪淺,放下過往的偏執,做好眼前的事,不再杞人憂天。

戴秋燕也說,以前做事散漫不上心,如今已改變這壞習慣,做事更為專注及持之以恆。

羅美順以“百毒不侵”形容著自己的收穫,以往常會跟隨師父為亡者助念,也會接觸太平間,初時膽顫心驚,惟時間久了,自然而然也變得無所畏懼,也不再像以前那般盲目迷信,畢竟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我們也曾自費前往東禪寺為義賣會獻力,把義賣豬腸粉賺取的金錢,悉數捐助佛光山。我們也曾結伴自掏腰包飛往臺灣佛光山做義工,大家出錢出力,不曾有半點怨嘆,對於佛光山提供義工平臺更心存感恩。”

年届七旬的李金兰,尽自己的能力协助他人,也从他人身上学习更多事物,受益匪浅。
年屆七旬的李金蘭,儘自己的能力協助他人,也從他人身上學習更多事物,受益匪淺。

李金蘭黃美玲:

做義工要趁年輕

李金蘭及黃美玲坦言,兩人的體力大不如以前,身體多處也會疼痛,迄今當義工時也感有心無力,笑言如今只能待在廚房“炒兩條菜”,勉勵有興趣做義工者,要趁年輕時貢獻。

李金蘭追述佛光山舉辦的花車遊行活動時指出,那是15年前的事,大夥兒一起洗廁所至凌晨12時,隔天一早又到來協助收拾學校的場地,那時不覺得累,大家越幹越起勁。

已达古稀的黄美玲,分享每年的“腊八粥结缘”活动也是通宵达旦地忙碌。
已達古稀的黃美玲,分享每年的“臘八粥結緣”活動也是通宵達旦地忙碌。

行山騎車拉筋都很“活潑”

年屆七旬的李金蘭及黃美玲,是眾多義工中的“行得之人”,李金蘭迄今每逢週一至週六,風雨不改到萬里望升旗山報到行山,每天行走一小時強身健體,十多年來始終如一。

黃美玲以前曾囊括不少殊榮,笑稱一日不走渾身不舒服,目前改為在家騎腳踏車鍛鍊。

另外,劉秀群分享,她週一至週五皆是“佳人有約”,每逢一、三及五則跳讚美操,週二及四就參與拉筋運動。

戴秋燕笑稱她最“懶”,平日只是在家中動動手腳做運動。羅美順在家中含飴弄孫,視每天走上走下顧孫是最佳的運動。

她们五人欢喜做,而最开心莫过于听到大众及信徒赞食物好吃。
她們五人歡喜做,而最開心莫過於聽到大眾及信徒贊食物好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