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盤養得好能長15年 蘆筍高產價格穩




ADVERTISEMENT
報道:陳麗絲
攝影:丁祖興
金馬侖菓居石休閒農業園主打農作物之一是有“蔬菜之王”之稱的蘆荀。這裡種有3000 株蘆荀,不過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說的株,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一樹或一莖為一株, 而是一叢為一株,即包括一個根盤所長出的所有蘆荀樹與荀,而一個株叢根盤佔地可達1公尺。

園主朱耀森說,種蘆荀最重要將土壤和根盤系統照顧好,就能保障15年的產出,而且根盤隨著時間的推進一直不斷擴展,收穫的蘆荀也與年俱增。
朱耀森是在12年前開闢菓居石,他的盧荀根盤已有8年之齡,正是晉入高產的時候。他的農園是在優良農耕概念下操作,即沒有使用化學農藥除草和防治病害,至於肥料的使用,結合了堆肥與化肥,保障農田永續生產。
在他的眼中,蘆荀是高收益作物,非常值得本國尤其是金馬侖的農友投身種植。“因我國長年陽光和雨水充沛,生長在這裡的蘆荀長年都有收成,而且價格相對穩定。”


苗圃種9個月再移到田裡
菓居石農園的蘆荀開始是以種子育苖,因此需準備苖圃。朱耀森種的是美國品種綠荀。播種後覆以薄薄一層富含有機質的泥土,待苖子長出9個月後,才移到田裡定植。
定植之後,接下來只需做汰舊換新動作,所以當初那個育苖圃因成了無用武之地而不復存在。
在定植之前,朱耀森會深翻整平土地,也要調理農田土壤,以及要按行距開溝。因蘆荀怕澇,排水溝須離畦面約9寸,每植株的間距約為1尺半至2尺。

定植後,每隔1、2年覆土一次,避免根盤因泥土流失而曝露地面。每次覆土3至5寸,畦行越堆越高,這些年下來,菓居石的蘆荀田的排水溝已高及成年女子的胸部。
待植株長到4、5尺高,農人得修剪其株莖,不讓它繼續飆長,因為這個高度的植株進行光合作用所生產的養分,已足以供養其株叢,若繼續任由它長高下去,意味著農人花在防治病害的成本越高。

第1年零收成 第3年才有收益
朱耀森說,種植蘆荀第一年是零收成,1年後才有一些收成,第3年才開始有收益。
他說,成熟的蘆荀田,每英畝每年可產出9000公斤蘆荀,當然,要達到如此高產,田間管理需做到完善。
菓居石如今隔天採收蘆荀一次,每半年就進行一次汰舊換新動作,將所有植株剪光,刺激幼苖貯藏根結點萌發,這時的蘆荀收穫特別豐富,但品質也參差不齊。蘆荀一般長到12寸高才收割。荀從破土露尖,到長至12寸,只需4天時間,平均一天長3寸。不管怎樣,他會挑選一些健壯的蘆荀,讓它長成樹,負起製造食物供養整個株叢。
修剪植株工作完成一個半月後,量產恢復平均。而修剪植株,也可減少莖枯病。

母株量少質優 公株反之
同一株叢的蘆荀,有的是公有的是母,母株會結果子,其荀長得筆直大根,通常是A級荀,但產荀不多;公株不結果,產荀豐富,但品質參差,A貨到E貨都有。所謂A貨,不但外形要筆直,每一條12寸長的標準重量要達到20至30克。
收割蘆荀要趁早晨天未亮時進行,因為一旦蘆荀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就會產生青氧酸,會導致蘆荀纖維老化,吃起來有渣,影響口感。

土壤質量決定產量
蘆荀的產量多寡取決於根系是否強壯健全,而唯有建康的土壤才可以養出健壯的根系。所以,除了定植前要改良土壤,定植後,也要定時施放生物菌、堆肥及谷灰。
朱耀森特別強調谷灰的作用,指它的作用不只可以調整土壤的酸鹼度,還有防治害蟲的作用。
“適合蘆荀生長的土壤的酸鹼值介於5.5至6.6之間, 谷灰有助於提高土壤的鹼性。田裡灑放了谷灰,螺類就不敢來,因為其軟體一碰到谷灰,就會避縮。”
他說,蘆荀的病蟲害有跳蚤、芽蟲、碳疽病、褐斑病、莖枯病等,他都運用生物方式防治蟲害。

怕澇也怕旱 最怕驟變天氣
朱耀森說,蘆荀最怕驟變天氣,若是多日睛天,突然下幾天雨,蘆荀就會“耍”性子,放緩產出,直到它適應新環境為止。
“蘆荀也怕澇,在雨水太多的時候,需要噴灑硼元素,加快消水。蘆荀也怕旱,但是我情願遇到旱季,通過澆水平衡土壤溫度,究竟比較容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