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巫秋燕 攝影:丁祖興
住在務邊拉灣古打的吳玉琴(63歲)擁有一雙巧手,她最拿手製作古早味的糕點,尤其是香氣四溢的黃糖糕,那綿密可口的好滋味令人好難忘。
ADVERTISEMENT
她一家三代都是以製作糕點為生,從祖父、母親到她。18歲那年,她跟母親學做客家風味的糕點,母親當年在拉灣古打巴剎賣糕點,她至今也是在巴剎前以手推車賣糕點,是當地人和外坡遊子熟悉的糕點。
一天只賣5種糕點
她表示,她一天只賣5種糕點,黃糖糕作為主打糕點,每天必有,其他糕點會每天更換,有芋頭糕、紅龜糕、“糯米蓋被”、炸煎堆仔、鹹煎餅、夾粽等,都是她的拿手古早味糕點。
說起備受好評的黃糖糕,是爺爺流傳下來的秘方,可說是具有百年製作秘方的古早味黃糖糕。她以麵粉、椰漿、新鮮的香蘭葉搗成汁和黃糖製作,發酵需時2個小時,再用1個小時半來蒸熟。她製作的黃糖糕鬆軟可口,香味適中,有越嚼越香的好滋味。

黃糖糕非馬來糕
她透露自己有稍微改良一些做法,加入更多椰漿,讓糕點更有香濃的椰漿味。
她說,黃糖糕蒸得久就會變褐色,就好像年糕那樣,蒸久了呈黃褐色。也有些人稱黃糖糕為馬來糕,但兩者是有分別的,黃糖糕沒有使用雞蛋,口感也不一樣。

“糯米蓋被”鹹中帶甜
名字好有趣的“糯米蓋被”要用廣東話念才傳神,其實是糯米糕,以粘米粉、玉米粉、香蘭葉汁、椰漿和糖蒸成,“糯米蓋被”製作方法很考功夫,以大火一層一層地蒸熟,蒸熟以後,上層和下層是綠色的糕色,中間是一層糯米。
她說:“下面的糕分三層,中間放糯米,上面再分三層糕”,一蒸就要消耗2個小時才能完成。她有加入少許鹽調味,吃起來有點甜和鹹的味道。
她指出,糕點有添加椰漿宜在當天吃完,隔天的風味會稍微欠理想。

煎堆仔的做法是,用糯米粉、糖搓好,加入一些蒸熟的蕃薯,搓成一粒粒圓形,中間可以放花生或紅豆,外面沾滿芝麻。
芋頭糕是用粘米粉、芋頭製成,蒸好上層灑上菜脯、大頭菜和蝦米,材料很足,最重要是多放一些芋頭,糕點裡吃到滿滿芋頭香,才算是吃到芋頭糕的真正滋味。

芋頭糕蘸咖哩汁 拉灣古打人吃法
她表示,芋頭糕蘸上咖哩汁一起食用,是拉灣古打人的吃法,結合了芋頭糕的芋香和咖哩汁的濃香滋味。
她分享做糕點的心得是,必須要有耐心,有興趣就會花心思投入其中。刻苦耐勞的她,每天早上3時許起床,她很愛做糕點,所以不會輕言厭倦,每天早上7時出門賣糕,下午會開始製作糕點,精心製作的糕點又香又可口,難怪她的糕點每每一出爐,就很快被買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