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鄧翠玲
ADVERTISEMENT
攝影:丁祖興
農場內,雞群在沒有受到打擾的情況下悠閒漫步,有的則躲在樹下遮蔭休息,每天自由自在地在這片土地上活動,直至傍晚時段吃飽了才返回雞寮歇息;這種以自由放養方式來養殖的雞群被稱為走地雞(菜園雞),顧名思義就是一群在土地上走動的雞隻。
走地雞的特別就在於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戶外活動,就如時常都有運動的人們,多活動筋骨不僅有利於健康,走地雞的品質和口感也會相對更好。
每月進貨200幼雞
怡保打捫有一家農場專飼養走地雞,主要的品種有馬來雞,其次是鬍鬚雞;農場負責人鄭詩倩(33歲,會計文員)表示,該農場之所以會選擇飼養比較多馬來雞,是因為馬來雞的羽毛較薄,肉質也較厚實,蒸煮出來後的香味皆在其他雞之上,所以在華人市場的需求方面就會比較高。
該農場目前共飼養500至600只走地雞,每個月都會進一批約200只的幼雞,這些幼雞甫出世兩三天就被買回來飼養,從幼雞飼養到大雞用時約3個月,幼雞和大雞分開在不同的雞寮放養。
“幼雞在飼養一個月半後,會換去比較大的雞寮放養,之後飼養接近兩個月半,再轉換到另一個空間更大的雞寮,因為它們長越大就越需要更大的空間來走動。”
她表示,該農場經營至今已有4年,由於其丈夫的家族是從事建築行業,4年前把打捫這段土地收回來後,就將之打造為農場嘗試飼養走地雞,供應更健康和有營養的雞肉。
封閉式飼養被稱“棉花雞”
走地雞和一般在室內以封閉式飼養的雞隻有何分別?鄭詩倩解釋,一般的雞隻很多時候都被稱為“棉花雞”,蒸煮出來後肉質也比較軟;反觀走地雞的肉質紮實,口感有嚼勁。
她笑言,有些年輕人可能會吃不習慣走地雞,認為雞腿和雞大腿部分比較難嚼,不過老一輩則是一嘗便知龍與鳳,這是因為他們曾吃過自己住家養的走地雞,知道肉質和味道方面的不同,一咬下去就能感覺到肉質非常“彈牙”。
雖然目前僅飼養馬來雞和鬍鬚雞,其實該農場之前也有飼養光頸雞和黑雞,之後停止飼養黑雞是因為放養黑雞出來走動時,會跟其他品種的走地雞交配,導致配種後的雞隻猶如斑點狗,皮膚又白又黑,讓顧客誤以為雞隻有問題而頻頻接獲投訴,惟事實上這些雞隻都是健康沒有問題的。
她說,鬍鬚雞由於羽毛較厚看起來好像很大隻,實際上在宰殺後,母雞的重量只有約1.3公斤,公雞約1.7公斤,其實算是蠻小隻了;至於馬來雞在宰殺後,母雞的重量可達1.6公斤,公雞最高可達2.2公斤,相比起來能有更多肉吃。
每年農曆新年前,該農場也會飼養一批九斤雞,在宰殺後每隻的重量約3公斤,在雞群中算是體積龐大的品種,過年吃團圓飯時足夠一家十多口吃。
從零開始錯誤中學習
一開始飼養走地雞時,鄭詩倩與丈夫也曾遭遇過失敗,因為兩人在養殖方面都沒有相關的經驗,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不過夫婦倆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就算面對重重難關和挑戰一樣慢慢從錯誤中學習,最終成功讓生意走上軌道。
她說,由於一開始不會養雞,就連飼養幼雞的雞寮需要掛上黃燈來讓它們保暖都不曉得,所以試過有一次吹大風下大雨,被淋溼的幼雞因感染疾病“全軍覆沒”。
“此外,當初也試過因為飼料不合適,雞群吃來吃去都不會長大,之後才慢慢研究到解決方案。”
設圍欄防“偷雞賊”
在走地雞成長的過程中,幼雞是最脆弱的,所以也須獲得最細心的照料,除了確保做好保暖措施之外,也要防止老鷹來捉走它們;且農場還需做好消毒工作,以防止雞群染病。
除了老鷹經常飛來獵食,蟒蛇和山豬也是農場的“常客”,不時就會出現“偷雞”,所以在經歷過種種“失雞案”後,農場現在都有建設圍欄來阻止不速之客到訪。
堅持喂天然飼料
要飼養健康的走地雞,餵食的飼料就一定要天然和健康,該農場一直以來都向瓜拉雪蘭莪一家飼料製造廠訂製飼料,主要成分包括麥、米糠、玉蜀黍粒、江魚仔、以及摻入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成份,而非餵食外邊經常看到的一些已包裝好的普通養雞飼料。
“我們也要求飼料當中不能有激素,這是因為我們有部分顧客是正在接受化療的病患,所以在飼養走地雞時,就要非常注重飼料方面的控制,要知道雞吃什麼,人吃了進肚子後就會直接受到影響。”
飼料也分很多級別
鄭詩倩指出,飼料也有分很多級別,有些只在於把雞隻餵飽;有些含催熟成份的飼料,在餵食後不需要30天,就能把幼雞養成重達兩公斤多的大雞售賣。
該農場的走地雞除了每天早上7時許和下午4時許餵食飼料之外,平時被放養的時候就會到處啄食自種的無農藥水果,如木瓜、紅毛榴槤和波羅蜜,菜類則有番薯葉和馬草等。
詢及任由走地雞不斷啄食,會否導致雞隻太肥的問題,她表示不會的,因為走地雞的運動量大,所以在宰殺後能看到皮薄脂肪少,但雞皮方面就不會呈黃色。
雞隻愛啄食 石子也照吞
“雞皮的顏色比較黃是因為受到玉蜀黍粒的色素影響,餵食過多的玉蜀黍粒才會造成雞皮帶黃,而我們農場的走地雞隻是食用少量的玉蜀黍粒,所以雞皮是呈奶白色或淡黃色,皮膚的紋理也很美。”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上課時,課本上都能看到雞啄蟲的畫面,詩倩表示,其實雞隻走到哪裡就會啄食到哪裡,邊走邊吃的它們根本不會去挑食,可以說是啄到什麼就全吞進肚子,所以石子和草都會照吃不誤。
因為如此,加上飼料的影響,宰殺後切開走地雞的雞胗,就能發現內含石子和未消化的草;相反地只吃普通飼料的雞隻,雞胗內會是綿綿骯髒的。
需戒口者應選吃母雞
該農場的走地雞目前專注於供應本地市場,基於吉隆坡有固定的顧客,因此每個月都會安排一次送貨,同時也接月子中心和餐館的預訂。
鄭詩倩表示,該農場會要求月子中心在孕婦生產前4個月預訂,畢竟從幼雞養到大雞需要至少100天的時間,萬一孕婦提早生產,那就沒有“夠水”(養足日子)的雞來交貨。
公雞體型大肉多“抵食”
“我們會特別選母雞供應給月子中心,提早預訂可讓我們有時間去準備足夠的母雞,因為並非每批幼雞都是雌性。舉個例子,每批幼雞共有100只,一般公雞和母雞各佔50只,偶爾公雞的數量還會佔七八十隻。
她也說,一般沒有疾病的人食用公雞或母雞都沒有問題,公雞體型大肉多,是大家公認的“抵食”(值得吃)。
“惟對於剛進行完手術、身患疾病或有皮膚敏感之人就一定要吃母雞,很多戒口的華人都不會選吃公雞。”
她解釋,雞有補血氣的作用,一般病患在動手術後的身體會很虛弱,有者會選擇體型比較小的母雞(約1公斤),在去皮切塊後搗碎拿來燉雞汁,並飲用慢火燉煮後滴下來的精華即雞精。
蛋殼白或褐看品種
除此之外,該農場也有兩個雞寮飼養蛋雞,這些蛋雞主要是馬來雞和鬍鬚雞當中的“老雞婆”,還有一批比較特別的羅曼褐蛋雞(Lohmann Brown)來負責生蛋。
詩倩說,羅曼褐蛋雞的優勢是生蛋,該農場蛋雞所下的雞蛋都是沒有經過受精的,主要是餵食蛋雞飼料(layer feed)來讓它們下蛋,每天能有2託至2託半的雞蛋收成。
她表示,市面上很多菜園蛋殼的顏色都是呈白色的,傳統的思想就是白殼一定是菜園蛋,其實並不一定,而是依據雞的品種來分辨蛋的顏色,如馬來雞和鬍鬚雞下的蛋會偏白色,而羅曼褐蛋雞下的蛋是褐色蛋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