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发布: 1:31am 17/04/2021

古早好味 | 夫唱婦隨半世紀 · 眼明手快製作薩琪瑪

作者: 麦肖剑
林贵友(右起)和罗秀群一同做萨琪玛半世纪有余,夫妻情深,也如萨琪玛一样甜甜蜜蜜。儿子林建彬则是4年前回来帮忙,在旧街场二奶巷附近开了店面,开拓网购市场。
林貴友(右起)和羅秀群一同做薩琪瑪半世紀有餘,夫妻情深,也如薩琪瑪一樣甜甜蜜蜜。兒子林建彬則是4年前回來幫忙,在舊街場二奶巷附近開了店面,開拓網購市場。

報道:麥肖劍

攝影:劉劍英

ADVERTISEMENT

怡保舊街場有一家木木家薩琪瑪,包裝上有醒目的一行字:五十年老師傅的好手藝,但看看店裡,裝潢新穎整齊,埋頭工作的都是年輕人,叫聲老闆,走出來的,是個扎著小撮馬尾的青年,好像,怎麼說,是不是,有點不夠“老”?

青年微微一笑,約個時間,我們金寶桂花村見!桂花村馬來名為萬邦刁灣,走入其中一間新村屋,後方一陣香味飄出,前方一名安哥,專心對付麵粉,後方一名安娣,低頭專注油炸,桌上幾根長短不一的木棍,一看就知用了許久,光滑鋥亮,透黑入骨。這就是了!

安哥是72歲的林貴友,安娣是64歲的羅秀群。舊時人早婚,羅秀群16歲就嫁給了林貴友,林貴友18、19歲開始賣餅,羅秀群夫唱婦隨。五十年的老師傅,說的就是他們倆。

【一】开塘将面粉堆成火山状,中间挖个洞,倒入鸡蛋,再将两者混合搓成面团。这步骤若用机器辅助,用的是搅拌器。
【一】開塘將麵粉堆成火山狀,中間挖個洞,倒入雞蛋,再將兩者混合搓成麵糰。這步驟若用機器輔助,用的是攪拌器。

碾壓棍法像極耍太極

那木棍是要來幹嘛,練功自衛,抑或防宵小?統統不是。薩琪瑪雖是零嘴,玩兒票性質,比起八大盅九大簋的主食,難免人微言輕,但你看它的製作法──用木棍碾壓麵糰,一下再一下,這一招和做傳統麵條時拿棍子碾壓如出一轍,所以零嘴歸零嘴,這零嘴卻像是主食的支流,好像武功大派旁出一支,大門派成了小門戶,也不離正宗,不是野派。

如果拿棍子碾壓像降龍棍法,還有一招則像太極拳:麵粉堆疊成火山狀,中間開個洞,把蛋液倒入,成個蛋池,名為“開塘”;若手藝不精,粉牆易崩塌,蛋液穿牆而漏,就真成了個火山爆發。用粉末圈錮液體,以柔制剛,可不像太極拳?

【二】耍棍用木棍将面团碾薄,使的不全是莽劲儿,否则这工作都由大力士做去。
【二】耍棍用木棍將麵糰碾薄,使的不全是莽勁兒,否則這工作都由大力士做去。

逾80%工序手工製作

這兩招費時費力,林貴友後期手部受傷,加上訂購量增加,遂轉為機器輔助,但整個薩琪瑪製作過程,又何止這兩個步驟,其他的卷面軸、抹粉、煮糖漿、撈勻,無一不考眼明手快。所以雖說搓粉和碾粉有機器為輔,但80%以上工序依然手工為主,兩老每早開工,弄麵糰的還是搞得一身白,炸薄脆的依然忍著紅灶火,出來的薩琪瑪也厚薄不一:薄的沾滿糖漿,厚的尚可吃到脆條口感,層次多元,不是一味的死甜。

老師傅看到了,那扎馬尾的青年是誰?當是老師傅的傳人,林氏夫婦的兒子林建彬(47歲)。說到父母做薩琪瑪的手勢如何到家、學也學不來,林建彬說:我們這一代,沒他們那麼辛苦,所以樣子也沒那麼老成;林貴友聽到,調皮地在背後給兒子一個白眼:我很老咩?

【三】卷轴以木棍为轴心,将面团卷起如线轴,边卷边撒上生粉,以防面团复粘成块。卷好后,将木棍抽出,再碾压面团。
【三】卷軸以木棍為軸心,將麵糰捲起如線軸,邊卷邊撒上生粉,以防麵糰復粘成塊。卷好後,將木棍抽出,再碾壓麵糰。

偷師琢磨屢敗屢試

林貴友的母親是糕點小販,他打小跟著母親幫忙,後來出來自己做,開頭也賣糕點,但糕點不耐放,遇上下雨天,更是全軍覆沒,便連帶著賣餅,餅中就有一味薩琪瑪。

薩琪瑪人人愛吃,一拿出手,很快賣光,但回回來貨,只寥寥數包,難道真就這麼難做?不如自己來。同行如敵國,無人願傳授,林貴友唯有偷師,聽說哪裡有好吃的就拿貨嚐嚐,看到別人在做則多瞄幾眼,得出個大概,回來研究,屢敗屢試。雖然看的都不是真傳,商業機密哪會輕易顯山露水,但憑著心靈手巧,也琢磨出個譜,21歲就學會了。

學會是學會,但做出來的薩琪瑪仍不盡完美,他不停研究,直到現在即使成品已打出名堂,閒時還是會細想:還能從哪裡改良,才能更好吃?“他常說自己,如果讀到書,連火箭都能做出來!”兒子忍不住打岔,爆出父親搞笑名言。

【四】重复将碾压后的面团揭开,再撒生粉,再卷轴、将木棍抽出,然后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的碾压、卷轴过程数次,至面团逐渐压薄。若用机器辅助,碾压面团可用压面机,但抹粉、卷轴依然需用人工,而且动作要快、粉量要适中。动作慢的话,面团从机器出来后未及抹粉已复粘成块;若粉撒太多,之后油炸时色泽呈黑,油质也受影响。
【四】重複將碾壓後的麵糰揭開,再撒生粉,再卷軸、將木棍抽出,然後重複第三步和第四步的碾壓、卷軸過程數次,至麵糰逐漸壓薄。若用機器輔助,碾壓麵糰可用壓面機,但抹粉、卷軸依然需用人工,而且動作要快、粉量要適中。動作慢的話,麵糰從機器出來後未及抹粉已復粘成塊;若粉撒太多,之後油炸時色澤呈黑,油質也受影響。

約27、28歲時,生意稍淡,林貴友到新加坡打工,維持不到一年,還是決定回鄉,早上賣雜菜飯,收檔後沒停歇,開鍋做薩琪瑪,做好後天黑了,就拿到夜市販賣,時間一點兒沒浪費,積莪營、拉灣古打、安順都跑遍,直至賣出名氣,就停了零售,單做批發交貨。為何那時偏偏選的是薩琪瑪?“其他餅需要一堆工具,薩琪瑪嘛,只要有幾支棍,搞定!”

他的薩琪瑪,材料也下得足:用蛋多,不加水,做出來的可謂全蛋薩琪瑪;糖漿則是真材實料的麥芽糖,買來麥芽,加水加糖熬煮,不僅不會太甜,還可拉絲,單單煮一桶,成本所費不貲。

【五】切开花面团碾压得够薄后,在线轴中划一刀,面皮断开,像丝绸般软绵绵轻散开来,无声无息慢慢舒张,看着有劲道。
【五】切開花面團碾壓得夠薄後,在線軸中劃一刀,麵皮斷開,像絲綢般軟綿綿輕散開來,無聲無息慢慢舒張,看著有勁道。

採重質不重量路線

因是兩老親自動手,無法做到工廠般大量生產,所以採用重質不重量路線,即使是農曆新年訂單飆升,叫來的短工們也都是家人。

這對一起做薩琪瑪半世紀的老夫老妻,開工時各司其職,沒閒話家常,羅秀群間中冒出一句“誒,下材料咯”,林貴友回一句“收到”,一本正經的工作交待,旁人聽來卻鬼馬有趣。問林貴友,羅秀群是不是一直以來都和他一同賣餅做餅,他答:我做東西,一定要她在旁,不然就沒有心機做。不經意的大拋恩愛,是不是一起做薩琪瑪做了半輩子,感情就和薩琪瑪一般甜?

【六】切成条将面皮切成条状。
【六】切成條將麵皮切成條狀。

【薩琪瑪製作過程】

一招有棍法 一招像火山

薩琪瑪製作過程,前邊專挑兩招說,因這兩招最有花樣:一個有棍法,一個像火山,其他招式比起來,顯得內斂不張揚,所以這兩招像門面,其他則是內功,雖沒架式,卻是功力基底。

一些招式看似繁複,明明是同一步驟,卻不厭其煩,來回多次,那是將東西弄得細緻再細緻,直至一個點,接下來的步驟方才水到渠成。

【七】抖面条将面条捧起抖抖,像在抖纸条的手势。
【七】抖麵條將麵條捧起抖抖,像在抖紙條的手勢。

【八】油炸锅里放油,把面条放入油炸;油要够热,炸出来的脆条才可保持干身不油腻。油得不时更换,若使用炸过多次的油,会影响脆条的色泽,也会有股“油溢味”。炸出来的唤作“玛仔”或“薄脆”,也是捞生时用的脆条,炸好的薄脆呈金黄色,倒入盘,发出刷拉拉的声响。
【八】油炸鍋裡放油,把麵條放入油炸;油要夠熱,炸出來的脆條才可保持幹身不油膩。油得不時更換,若使用炸過多次的油,會影響脆條的色澤,也會有股“油溢味”。炸出來的喚作“瑪仔”或“薄脆”,也是撈生時用的脆條,炸好的薄脆呈金黃色,倒入盤,發出刷拉拉的聲響。

【九】煮糖浆熬煮麦芽糖时间需拿捏,过老水分蒸发,糖浆显硬;过生糖浆依然湿嗒嗒,粘不起玛仔,所以罗秀群说:这是萨琪玛的灵魂。林贵友已练就不必测量器,只要勺起一点糖浆看它滴下,就可断定浓度是否适宜。
【九】煮糖漿熬煮麥芽糖時間需拿捏,過老水分蒸發,糖漿顯硬;過生糖漿依然溼嗒嗒,粘不起瑪仔,所以羅秀群說:這是薩琪瑪的靈魂。林貴友已練就不必測量器,只要勺起一點糖漿看它滴下,就可斷定濃度是否適宜。

【十】捞匀将玛仔和糖浆捞均匀,放到方盘内待冷却,切块即完工。捞时力度也要控制,太大力会使玛仔全碎,林建彬笑说,这就要靠父亲强而有力的臂弯。
【十】撈勻將瑪仔和糖漿撈均勻,放到方盤內待冷卻,切塊即完工。撈時力度也要控制,太大力會使瑪仔全碎,林建彬笑說,這就要靠父親強而有力的臂彎。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