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飘飘 | 一生忙咖啡店忙社团 . 符祥福退休后 随性活乐




马钦中:报道
符祥福于2006年开始任曼绒咖啡酒餐公会主席至今十余年,期间还担任过马新咖啡茶业总会的总务职,因此从小在咖啡店长大的他,可说一生都与咖啡茶脱离不了关系。
ADVERTISEMENT
如今75岁的符祥福过著半退休生活,与太太闲时种花种蔬果、运动强身、整理和欣赏从前收藏的古董古物、修理电器或研究一些新鲜事物,生活过得随性充实。
年轻时抗拒咖啡店
符祥福回想从前说,虽然他一生与咖啡茶脱离不了关系,但年轻时尤其是念中学的时期对从事咖啡店是有抗拒的,因为那时父亲已经经营多年的咖啡店,他和兄弟姐妹都需到店里帮忙,而咖啡店是从早做到晚的生意,每天大部分时间只在店的范围,很多时候甚至新年或节庆时也仅有一点点的休息时间。
“那时候非常羡慕同学和朋友们可以自由到处去,打球、海边、群聚和游乐场等,感觉好像守在咖啡店会误我青春似的,因此那时就有些抗拒经营咖啡店的心理。所以,中学毕业后我选择去台湾修读电子课程,毕业回国时也没有回到家乡接手咖啡店生意,而是前往都门寻找自己要走的方向,在那里找到维修电子电器的工作。”
他说,1980年之前他都留在吉隆坡工作,并在那里娶妻生子,生了一女一男,原本初时每月所赚的都够一家人生活,但过后首都的生活费越来越高,最后待不下去了,刚好这时妈妈说家里咖啡店没人帮忙,还问是否愿意接手。
经营咖啡店后参与团体任公会主席
他表示,这时他也想回家乡发展,但第一选择并非接手咖啡店,而是想将咖啡店改成电器店,只是刚回到家乡时一切还未安定下来,所以暂时继续咖啡店的生意,没想到接手咖啡店之后,他又不想改行了。
八十年代是实兆远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当时位于红土坎的全国最大的海军基地计划正式启动,大兴土木带来了大批外地和外国的技术人员和劳动人力,这些人当中许多目前甚至已定居在实兆远。
人口多了饮食业自然受惠,符祥福接手的第一个月就看到原来咖啡店收入还不错,想开电器店的念头开始动摇了。再过了几个月,确定咖啡店的收入可让一家人过著稳定的生活后,他放弃经营电器店的想法,认真的接掌父亲留下的咖啡店。
经营咖啡店后,他接触到更多同业和不同阶层的居民和海南同乡,也参与一些团体,在咖啡店生涯的后期他获选为曼绒咖啡酒餐商公会主席,进而代表公会出任马新咖啡商公会总务,几乎同一时期他还兼任曼绒海南会馆主席和霹雳符氏公会主席。
曾每月忙出席各地分会宴会活动
这个时候可说是他人生中最忙的日子,尤其咖啡茶业组织全马各地都有,他几乎每个月至少一两次随总会长出席各地分会的宴会或活动,以及与政府部门高官等对话。
符祥福回望过去这些忙碌的日子时是过得非常充实,可结交全马各地的同业和朋友。那时没有什么时间陪伴家人,感谢太太和孩子们的体谅。
爱整理古董研究新事物
符祥福和太太韦邦芬在1976年结婚,在吉隆坡生活时生下长女和长子,回到实兆远后再生下一男一女,共有4名儿女。
他们在子女从大学毕业后决定结束咖啡店生意,但仍继续参与社团,过著半退休的生活,若不是这次冠病疫情影响,仍过著经常南下北上忙于参加社团的日子。
目前子女都在外谋生,行管令让他和太太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他一大早会和太太在小空地上莳花种菜,之后到巴刹买菜等。下午时分天气比较凉爽时会到屋前做些运动等。
疫前他也会和太太前往怡保或吉隆坡的子女家,探望孩子和孙子,共享天伦之乐。
在不能出门的日子,太太平时观赏电视节目,而他大部分时间用在整理收藏的古董古物,修理电器或研究新鲜事物。
符祥福表示,从前执咖啡漏斗的日子虽行动受拘束,但一家人能和和气气过日子,参与社团活动虽有时候忙得喘不过气来,但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和接触到更多朋友,让他从中领悟到对物质要求不要太多,随性才是生活的真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