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餐桌上,不時會看到老黃瓜湯,而傳統的廣府人,也喜愛以老黃瓜加肉煲湯,湯水不僅清甜可口,更富有營養。
ADVERTISEMENT
在安順美羅路十二碑新村,農民盧業錦、盧家文父子,特別種植一種專作為煲湯用途的老黃瓜品種,用這品種的老黃瓜煲湯更是清甜美味,深受消費者歡迎。

技術經驗天氣非常重要
盧業錦和盧家文向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說,種植這個老黃瓜品種,農民的技術、經驗和天氣都非常重要。
“種植老黃瓜,如果經驗和技術不足,老黃瓜很容易出現爆裂。爆裂的老黃瓜就無法出售到市場,形成浪費,同時造成農民虧損。”
盧家文表示,當他們開始種植老黃瓜時,因缺經驗,收成時發現近40%的老黃瓜爆裂,所以首批收成並不賺錢。
80%屬A果品質優良
“後來,我到鄰近的水閘新村向經驗豐富的農民取經,更到怡保出席講座會,掌握了老黃瓜種植技術後,如今我們種植的老黃瓜,約80%屬於A果,即品質優良的老黃瓜。”
他指出,老黃瓜種下約25天后開花,45天后結果成熟。嫩瓜時期的老黃瓜呈青色,逐漸老化後變成金黃色或棕色,瓜面也佈滿瓜紋,長約8、9吋,重約500克,這個時候就可以收割了。該瓜園種植最大的老黃瓜重達1公斤。
“除了技術,天氣對老黃瓜的收成也有很大影響,可說是看天吃飯。我們平日用自動澆水系統澆水,如果遇上雨季,過多的水份會打脫老黃瓜的花而減少結果;過多的水份,如淹水也會影響老黃瓜根部,或導致老黃瓜樹壞死。”

用酵素種植保護根部
盧家文說,他們採用酵素種植,這種做法能保護老黃瓜根部,土壤免受化學破壞,讓農民可在同一片地段上重複栽種老黃瓜。
“減少用化學農藥、肥料,也可讓消費者更放心食用。老黃瓜在年頭、年中產量比較好,年杪產量通常會下跌。”

華人餐桌上常見菜餚
盧業錦說,傳統上廣府人愛用老黃瓜,加入豬肉、排骨、紅棗、枸杞等煲湯,湯質清甜。由於馬來西亞各籍貫華人經百年生活在一起,如今老黃瓜湯也是其他籍貫華人餐桌上常見菜餚之一。
他表示,華人傳統上認為喝老黃瓜湯有助清熱、消暑、利尿等。
“近年來,馬來人也用老黃瓜煲牛肉,成為馬來餐食之一,這也增強老黃瓜的需求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