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日訊)各類塑膠原料脫離不了百物漲價的勢頭,身價一步步走高,在於冠病疫情餘波盪漾,以及貨源有限各國競相出手買入所致,新一輪的漲勢波及了每個領域,從工業到個人皆難免,牽涉的涵蓋層面廣泛,連包裝食品的袋子、外賣的塑膠飯盒都在這股浪潮中“衝”高了一兩成的售價!
馬來西亞塑膠廠商公會霹靂分會主席詹榮耀接受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說,各種塑膠原料缺貨,當中以製作電線、水喉和電氣用途的塑膠喉管材料─聚氯乙烯(PVC)最顯著。
ADVERTISEMENT
他說,除了原料不足,還有貨運的船期問題,令貨源銜接不上,造成有的廠房需要暫停運作,並利用空窗期維修機器。
他說,PVC價格自7月起節節上升,5個月內急遽上揚了四五成,業者嘗試消化不斷抬高的成本,尤其是每次下單,儘量再訂購額外的原料作為庫存,以減緩新一輪漲潮的打擊;隨著原料數量回穩,貨源一旦充實,他相信在農曆新年過後,價格有望回軟。
他表示,其它塑膠原料如食品類的塑膠用品同樣告漲,只是幅度比不上PVC,歸咎於冠病疫情和全球性的市場走向,他希望漲幅慢慢緩和,穩定,有可能在過年後有降幅。
馬來西亞塑膠廠商公會霹靂分會副會長鬍家豪指出,國際市場缺乏塑膠原料形成搶貨局面,廠商不得不高價購入,設法再吸納部分成本,因而將食品類的塑膠用品漲幅控制在10%至20%,以保持競爭力。
他說,塑膠原料最新一波漲潮是從10月觸發,並刷新冠病疫情爆發以來最高漲幅,短短三個月飆升了三四成;如果對比疫情之前的情況,原料起價至今則是直逼50%。
“原料價格走高可以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疫情初期停產導致短缺,加上船期延誤,所以從去年第三季起醞釀漲價,生產鏈直至今年6月才逐漸恢復正常,使價格稍微下滑。”
胡家豪說,中國限電迄今超過3個月,不但侷限了原料生產數量,亦引發第二波漲勢;原料價格是依國際行情,特別是中國市場動向定奪,當中國缺貨時,便尋求其它國家入口原料,加緊原本吃緊的供應局勢變得更短缺,本地廠家也未能倖免而遭受衝擊。
他提到,本地廠家半數貨源來自中國,現在是中國與各國皆同時爭取貨源,需求激增推高價錢,每個國家同樣購買貴貨,令成本水漲船高,逼得貴來貴賣。
他說,食品用上的塑料用品分成通用的熟食包裝袋、加工食品包裝袋如三合一咖啡粉和飲料瓶罐等,材質分別是聚丙烯(PP)、PE(聚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冷藏食品用到聚醯胺“Nylon”,皆一一報漲。
“漲到最高是鋁箔錫紙,在疫情前至今翻了接近一倍,貨源依然短缺。”
胡家豪披露,業者面對人力問題,外勞準證到期離開卻無法填補,造成生產力下降,還有顯貴成本、市道欠佳的困境,都是一道道嚴峻挑戰的關卡。
他說,新變種病毒威脅仍是一個未知數,其行業跟疫情好壞息息相關,他推測需時半年才有轉機,也不排除成本繼續走高的可能性。
經營各種塑膠飯盒、飲料杯子的鍾麗雲透露,自10月以來,這些產品價錢高漲超過10%,保麗龍產品也一樣起價,惟需求量依舊,只是辦貨做生意的民眾不免有所抱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