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兆遠15日訊)年關將近,加上疫情減緩,在外遊子將大批迴鄉過年,因此留守家鄉的長輩們已開始搶購及預訂“走地雞”(或稱菜園雞)“圈養”,讓過去近兩年受疫情影響,以致生意慘淡經營的養殖戶,終於可以展露歡顏。
每逢農曆新年將至,屬於鄉區的曼絨實兆遠及愛大華地區的居民,多有養走地雞的傳統,以備新年時用來烹煮紅酒面線及白切雞,或宰殺拜神,因此距離新年前的兩個月,是走地雞的熱銷旺季。
ADVERTISEMENT
在愛大華哲仁新村的油棕園開闢新農場專門養殖走地雞的林國興說,去年農曆新年因受疫情影響,以致許多遊子回不了鄉,讓他的走地雞經營的苦不堪言,陷入從未試過的有雞無人要的困境。
他說,如今將至的農曆新年,隨著疫情減緩及人們恢復自由後,他的走地雞生意已看到“大地回春”的跡象,自踏入12月,訂單就紛紛而來。
林國興說,因受到飼料漲價的影響,其農場的走地雞價格被迫調高1令吉,從原本的每公斤13令吉(雄性)及14令吉(雌性),調高至14令吉及15令吉,但沒有影響銷量,一樣熱銷。
“目前已開始購買的顧客,是買回家養,以便養到新年時才派上用場,也有一些住在外州的遊子也已預訂,交待我們幫忙養著,等到新年時才拿貨。”
他說,本地區居民,無論是福州、福建或廣西籍貫,多有新年吃走地雞的習慣,一般的做法是用來煮紅酒雞湯或白切雞,而拜神用的雞也只會用走地雞,不會用肉雞。”
“家庭主婦說用有運動的走地雞或菜園雞來煲湯,會讓湯味更香更濃郁,而且因有運動,肌肉結實及咬勁更好,因此每逢新年,走地雞就熱銷了。”
他說,他飼養的走地雞,只在小雞階段(1個月至1個月半)是餵食飼料,接著下來約兩個月時間都是餵養“雜食”,包括木署條、米粉、麵條、椰渣、玉米粉及菜葉等天然食物,目的是讓雞隻更健康及更有營養。
“走地雞的價格比肉雞貴,原因是工作比較繁重,如要準備不同的天然食物,而且養殖期長達3個多月,才可達到2公斤以上的重量。”
《大霹靂》社區報記者日前到愛大華巴剎時,也看到許多居民忙著買走地雞的熱鬧情景。
記者在場所見,雖然大部份居民在詢問價錢後,口裡囔著怎麼都起價了,但多不手軟的,一買就是兩隻以上,有者更是一次過提著四五隻回家!
在現場買雞的大部份居民,被問及為何買這麼多時,異口同聲的回應:“新年要到了,孩子會回來,不買些回家養,沒有美味的雞吃。”
來自實兆遠的流動買雞販說,今年的雞價因受飼料漲價影響,每公斤漲1令吉,但這並不影響本地居民的購興。
他說,“買新年雞”的季節已開始,因此近日的生意比過去有好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