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以“我很丑,可是我很可口”来形容牛蛙应是再贴切不过的。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老饕眼中的美味佳肴。
野生田鸡替代品
由于野生田鸡越来越少,同属食用蛙类的养殖牛蛙就成为田鸡的替代品。本期《农的传人》带读者走进深山野林里的牛蛙培殖场,一窥牛蛙的成长过程。
笔者和摄影同事寻蛙寻至深山处,驱车走过一大段崎岖的黄泥小路,往安邦白云寺禅修林泰国佛寺方向再走上一小段路,就是受访者罗国伟的牛蛙培植场了。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仿牛蛙原始生态环境的大铁笼,里面一坨又一坨深可可色的物体,乍看以为是泥浆,其实那是堆叠在一团的牛蛙。
天气炎热,耳际并未传来此起彼落的蛙鸣声,只有偶尔一两声听起来像牛叫声的蛙鸣,个头肥硕的牛蛙有的扑通扑通在水池里跳跃,有的则栖息在池边草堆间。
罗国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罗国伟(52岁)是养殖金凤鱼出身,他养了20多年的金凤鱼,在约一年前看到冷甲的朋友养牛蛙似乎很有趣,就玩票性质的随朋友养起牛蛙。
他边做边学,屡败屡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如今培殖的成功率可达80%。他表示,培殖牛蛙学问大,至今仍然在学习中。
牛蛙培殖的技巧和养殖鱼是八九不离十,主要是水质控制、频密消毒和保持卫生以控制传染病、给牛蛙添加营养水让其强壮。不过,最考验的,就是观察力和耐心。
尽管有多年养殖金凤鱼的经验,罗国伟的牛蛙培殖之路并非走得一帆风顺,他因缺乏养蛙经验而失败多次,比如配卵不成功、牛蛙染病等。当他遇到难题时会向朋友求教,也会上网找资料,摸索了好一段时间,才渐渐琢磨到养蛙技巧。
传染病是最大难题
“牛蛙培殖不难,但过程挑战重重,尤其是传染病是最大难题。一个不慎牛蛙染病,不消几天同一水池的蛙都会全军覆没。”
罗国伟表示,养蛙必须非常注重消毒和卫生问题,水池每天早、晚要清洗两次,把牛蛙的排泄物和吃不完的饲料冲干净;死掉或生病的蛙要尽快挑走,避免病菌传染。
他说,牛蛙常见的病是皮肤病、“歪头病”、白眼病、肠胃及肝胆病等,若是皮肤病,还能隔离开来,喷药水急救;可是,感染上其他病,牛蛙会变得不肯进食,连药水都无法喂食,等同无药可救。
询及牛蛙生病了会有何种症状,罗国伟指出,当牛蛙显得不活跃,活动反应要死不活的,估计就是生病了。
“老话一句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牛蛙和人一样,从小照顾得好,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就会强,长大成蛙才壮。”
培殖场内的水池里分别养着不同阶段的牛蛙,当成长到另一阶段就换池。蛙卵的下一阶段是“小圆头”,之后才长成我们常见的蝌蚪。
小蛙未长腿时以鳃呼吸
拖着长尾巴的蝌蚪在经过两个月时间就会分阶段长出后脚,然后再长前脚,原本的长尾巴会在10天内逐渐收缩直到不见,成为小蛙。
看到蛙池里一群小蛙站在一大片的垫子上觉得好奇,罗国伟表示,那是蛙垫,因为小蛙还未长出腿时是以鳃呼吸,要泡在水里,成了小蛙就转而用肺呼吸,不宜常泡水中。
他说,同一水池里的蛙会因营养吸收能力的不同而尺寸有异,肉眼就能分辨得出来。
他表示,这种情况的牛蛙不允许共存一池,因牛蛙生性凶,会弱肉强食,长得比同池蛙大的,会大蛙吃小蛙。
养蛙原理和养鱼一样
养鱼先养水,这个原则同样可套在养蛙上。不同阶段的牛蛙所需的水温和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有异,要严格控制好。罗国伟会用仪器去监管pH值,也会不时检查水温和水的含氧度,并把山泉水导引入水池,确保牛蛙健康成长。
“蝌蚪以水中微生物为食物,养蛙人会在水中添加“肥水”(营养水),让蝌蚪能更茁壮成长,提高存活率。”
他表示,“肥水”是红糖水和维生素去调制,两者的比例、分量是依据水池的大小及蝌蚪的数量来调配。
他说,从蛙卵养到成年牛蛙需时约4个月,有时会因为天气、水质环境的因素而延缓了成长。一般上成年牛蛙长到约250公克就能拿去卖了,若是餐馆,就要选体积比较大的,至少1公斤以上为佳。
罗国伟表示,在怡保少有人养牛蛙,所以市场还挺大的,他的牛蛙供本地和外州销售。
“我会把部分成年蛙交给金马仑的股东去养殖,当地的天气和水质比平原更好,养殖场的牛蛙会供批发,我培殖场的牛蛙则是零售给餐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