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的发展,再到A1人工智能的进阶,都是在顺应著人类对“求快求方便”的生活变迁需求,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素质。


ADVERTISEMENT
但另一边厢,也正因为工业化的大行其道,人类社会对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以及人工智能的发明,加大加快的取代了人力资源,以致反其道的吞噬著先辈留下来的许多技艺与智慧的结晶。


物以稀为贵 “古早身价”提升
择易来谈,传承数代人的各族饮食文化、烹饪的手艺,还有手工制作的器具产品等,都已在时代变迁的步伐下,静悄悄的迅速流失中,结果许多存在及传承已久的美食,烹饪的手艺及手工技艺等,都在“物以稀为贵”的现实情况上,提早与“古早”一词扯上了关系。


“古早”之意,指的是有一些历史,令人怀念的东西,这包括了沿用传统手艺烹煮的食物、面食及糕饼,还有保留使用手工技艺制作出来的物品等。

近年来,“古早”一词的盛行,除了让古早食物及手工艺品得到重视之外,更也抬高了“身价”,直接帮助了每一个古早行业的传承,吸引了年轻后辈,愿意去学习及接班。


这一期的“生活画页”,就让记者通过照片,让读者浏览各个古早行业的传承吧!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阿姨没读几年书,年轻时在母亲的理发店帮忙,母亲出嫁,阿姨跟过来,就在爸爸的裁缝店里帮忙打点、烧饭煮菜,渐渐累积生活经验。
小时候,父母忙着做生意,阿姨负责照顾我们,阿姨清楚兄弟姐妹的口味,工作在外,回乡时,阿姨总会煮几道拿手小菜给我们解馋。
阿姨不会用现代科技电炉来烧饭煮菜,虽然方便省时,她依旧用木材燃火苗,加入煤炭使火旺起煲汤,只用瓦斯炉炒菜。买回来的电炉器具,她通通藏在壁橱里,原封不动。过去蹲在炉灶口用铁筒吹气,看着星星火苗窜动燃起,情浓炭烧或许是她老人家的执著吧。
阿姨的日常,除了烧菜煮饭做家务,就是看电视。
她每天早上6点半爬起床,在厨房里东摸西抹,开始烧开水,装满大中小3个热水壶。过滤器的水她总是不敢喝,老说喝了肚子不舒服,水一定要烧开才能杀菌。也曾考虑换个设有冷热双用的饮水过滤器,随时有热水泡杯咖啡,然而,始终不放心。
忙完烧开水,阿姨就准备早餐,或蒸面包、蒸包点,要不就来个干捞面、煎饼等。那刻,我们还卷在被窝里呢!
早餐还在胃里没等消化,阿姨已想着煮什么午餐了,她自言自语一番后,打开冰箱,把菜一一摆在洗手槽旁,肉更是提早拿出来解冻。有时真想不通,问起时,101个理由,脑筋可灵光了!
离不开旧时代观念
阿姨的生活离不开旧时代观念,时间的火没有在她思维里点燃。的确,不是每个老人家都能脱去过往的束缚,跟着时代的轮轴转。他们对新颖万变的发明缺乏信心,越方便快速的时代,宛如魔爪消耗他们的精力,然而,缓慢与等待是否成了现代人耐力的考验?是不是一把磨损耐心的刃?
午餐后,阿姨才稍感悠闲,躺在懒人椅上听听午间新闻,看看电视节目。阿姨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操控波道。我们很少陪阿姨看电视,原因?每当广告一出现,阿姨就会转换波道,有趣的是她熟练遥控器的按钮。阿姨还会一边看一边说故事,细数情节,往往让你错过演员的某段对话。如果你想知道结局,阿姨能记上365天,一再重复也不厌。
阿姨习惯睡午觉,寂静的午后的确是她小憩的好时光。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认为午睡是养神静心的活动。其实,静也是动的前奏。
睡醒,正是阿姨准备晚餐之时。以前,一家十口,菜量大,碗盘多;如今,孩子们各奔东西南北,有的远在海外,不能每个农历年共餐团圆,视频祝福成了管道。父亲回天家后,母亲和阿姨早已习惯三两人一起吃饭,菜量虽然少了,但种类不缺。
阿姨的日常堆叠了平凡的生活,然而,一个快步入80的老妇,还能行动自如,煮菜烧饭打扫卫生,我想这是上天的恩泽与赐福。
岁月递嬗,时光荏苒,新一年好好与自己和他人相处,与老人家共处,更需多一分体谅与包容,珍惜彼此。愿——生活好好过,即使平凡也是莫大福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