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專欄

發佈: 4:06pm 18/01/2022 3160点阅

手作

傳統

生活畫頁

古早行業

手作

傳統

生活畫頁

古早行業

生活画页 | 先辈技艺与智慧结晶 古早兴起 利传承

報道/攝影:陳世傳

从工业化的发展,再到A1人工智能的进阶,都是在顺应著人类对“求快求方便”的生活变迁需求,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素质。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随著近年来古早食物成为旅游业的“品牌”,福州手工面线行业才看到有年轻一辈接手。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早已没落的藤制家具业,近年来随著“古早”的盛行,让藤制家具逾受欢迎,迎来了第二春。

ADVERTISEMENT

但另一边厢,也正因为工业化的大行其道,人类社会对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以及人工智能的发明,加大加快的取代了人力资源,以致反其道的吞噬著先辈留下来的许多技艺与智慧的结晶。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在橡胶业盛行的年代,为胶刀进行“打铁”的行业非常盛行,但如今只剩下数家开业而己。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爱大华兰花面面家的第三代传人李世豪,依旧坚持用传统的手艺“打粉做面”。图为他在太阳底下,晒著福州人的“云吞皮”!      

物以稀为贵 “古早身价”提升

择易来谈,传承数代人的各族饮食文化、烹饪的手艺,还有手工制作的器具产品等,都已在时代变迁的步伐下,静悄悄的迅速流失中,结果许多存在及传承已久的美食,烹饪的手艺及手工技艺等,都在“物以稀为贵”的现实情况上,提早与“古早”一词扯上了关系。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属于汽车装饰业领域的古申师父戴著老花眼镜,一针一线的缝纫著驾驶盘的皮革,少一点手艺与经验都不行。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家具业里早已让工厂出产的“成品”大行其道,但还是有许多人,喜欢手工订制的家具。  

“古早”之意,指的是有一些历史,令人怀念的东西,这包括了沿用手艺烹煮的食物、面食及糕饼,还有保留使用手工技艺制作出来的物品等。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每年的中秋节前夕,爱大华绍华饼家的制饼师父,忙著用先辈留下的方式,赶制福州人中秋月饼之一的“老鼠饼”!      

近年来,“古早”一词的盛行,除了让古早食物及手工艺品得到重视之外,更也抬高了“身价”,直接帮助了每一个的传承,吸引了年轻后辈,愿意去学习及接班。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爱大华绍华饼家坚守传统,沿用炭火来烘烤福州中秋月饼。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曼绒县仅存的海南面包工厂东主潘家华,坚守传统,每天起早用炭火起炉烘烤面包。

这一期的“”,就让记者通过照片,让读者浏览各个古早行业的传承吧!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莫珍歪的曾家饼家祖孙三代人,传承著制作“福州火把”的手艺。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实兆远的福州曾家光饼早已盛名远播,但这家饼店的东主不为销量所动,依旧坚持用传统的手艺来烘烤每一块的光饼。

 

霹:1月19日见报/封底主文/生活画页:“古早兴起”利于传承
非常考验手艺的木门,还需师父一片一片的组块,才能做出耐用及艺术价值高的木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pm 11/04/2025 1.8千点阅
平凡中的福分/刘爱佩(丹绒马林)

阿姨没读几年书,年轻时在母亲的理发店帮忙,母亲出嫁,阿姨跟过来,就在爸爸的裁缝店里帮忙打点、烧饭煮菜,渐渐累积生活经验。

小时候,父母忙着做生意,阿姨负责照顾我们,阿姨清楚兄弟姐妹的口味,工作在外,回乡时,阿姨总会煮几道拿手小菜给我们解馋。

阿姨不会用现代科技电炉来烧饭煮菜,虽然方便省时,她依旧用木材燃火苗,加入煤炭使火旺起煲汤,只用瓦斯炉炒菜。买回来的电炉器具,她通通藏在壁橱里,原封不动。过去蹲在炉灶口用铁筒吹气,看着星星火苗窜动燃起,情浓炭烧或许是她老人家的执著吧。

阿姨的日常,除了烧菜煮饭做家务,就是看电视。

她每天早上6点半爬起床,在厨房里东摸西抹,开始烧开水,装满大中小3个热水壶。过滤器的水她总是不敢喝,老说喝了肚子不舒服,水一定要烧开才能杀菌。也曾考虑换个设有冷热双用的饮水过滤器,随时有热水泡杯咖啡,然而,始终不放心。

忙完烧开水,阿姨就准备早餐,或蒸面包、蒸包点,要不就来个干捞面、煎饼等。那刻,我们还卷在被窝里呢!

早餐还在胃里没等消化,阿姨已想着煮什么午餐了,她自言自语一番后,打开冰箱,把菜一一摆在洗手槽旁,肉更是提早拿出来解冻。有时真想不通,问起时,101个理由,脑筋可灵光了!

离不开旧时代观念

阿姨的生活离不开旧时代观念,时间的火没有在她思维里点燃。的确,不是每个老人家都能脱去过往的束缚,跟着时代的轮轴转。他们对新颖万变的发明缺乏信心,越方便快速的时代,宛如魔爪消耗他们的精力,然而,缓慢与等待是否成了现代人耐力的考验?是不是一把磨损耐心的刃?

午餐后,阿姨才稍感悠闲,躺在懒人椅上听听午间新闻,看看电视节目。阿姨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操控波道。我们很少陪阿姨看电视,原因?每当广告一出现,阿姨就会转换波道,有趣的是她熟练遥控器的按钮。阿姨还会一边看一边说故事,细数情节,往往让你错过演员的某段对话。如果你想知道结局,阿姨能记上365天,一再重复也不厌。

阿姨习惯睡午觉,寂静的午后的确是她小憩的好时光。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认为午睡是养神静心的活动。其实,静也是动的前奏。

睡醒,正是阿姨准备晚餐之时。以前,一家十口,菜量大,碗盘多;如今,孩子们各奔东西南北,有的远在海外,不能每个农历年共餐团圆,视频祝福成了管道。父亲回天家后,母亲和阿姨早已习惯三两人一起吃饭,菜量虽然少了,但种类不缺。

阿姨的日常堆叠了平凡的生活,然而,一个快步入80的老妇,还能行动自如,煮菜烧饭打扫卫生,我想这是上天的恩泽与赐福。

岁月递嬗,时光荏苒,新一年好好与自己和他人相处,与老人家共处,更需多一分体谅与包容,珍惜彼此。愿——生活好好过,即使平凡也是莫大福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