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甜甜糯糯,有甜蜜喜悅的寓意,新年吃年糕是華人代代相關的傳統習俗,有步步高昇的好意頭,也有長壽(年高)之意。
年糕在我國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酥炸年糕,或者夾上番薯和芋頭一起炸,又或是把年糕蒸軟,沾上椰絲吃,原汁原味,口感甜糯還夾帶蕉葉和椰子的香味。
ADVERTISEMENT
惟由於工序繁雜,製作傳統蕉葉年糕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何國良的母親做年糕做了40多年,他則傳承了母親的手藝,每年農曆新年都會做上500多公斤米的年糕,做了10多年的他,為保持年糕的品質,儘管貴,仍堅持採用泰國米。
他說,他做的年糕有6到7個不同的大小,小的直徑大約2到3吋,大的約6吋,他曾經做過最大的有8到9吋。
“小的多數在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的時候拿來壓年,祈願步步高昇,大的多數用來拜天公,拜天公的祭品都要疊高高,所以用大的年糕比較多。”
製做年糕費時費勁
何國良說,做年糕費時費勁,首先洗淨的糯米要先磨成漿,現在是用機器磨,以前他母親的年代是用石磨,靠人力轉動石磨將米一點點慢慢的磨成漿。
他說,磨好後的米漿要倒入布袋內,往上蓋上一片鐵板,放在特製的架子上再用千斤頂壓緊,慢慢壓出多餘水分。
“壓幹多餘水分的工序耗時,從早上一直壓到下午,以前沒有器具輔助的時代,他的母親是搬石頭壓幹水分,和現在相比更耗力耗時。”
他說,米漿壓出多餘水分後就加入糖,放入機器中攪拌至糖完全融化,現在用機器都得攪拌上約一小時才行,以前他母親是用手工搓揉,可以想象要搓很久才能讓糖和米漿融在一起。
質地軟蕉葉不易裂開
何國良說,以前母親的年代是用煉乳罐盛小的年糕,比較大的則找人訂做鋁罐,現在他自己懂得鍛造這些盛年糕的鋁罐,一個全新的鋁罐一般能用上幾年。
他說,在倒入米漿前,必須往鋁罐內鋪摺好蕉葉(捻罐),蕉葉的選擇也有所講究,最好是選擇質地軟的蕉葉,在鋪折和蒸煮的過程才不容易裂開,導致米漿滲漏。
“做年糕最好的蕉葉就是俗稱‘豬食蕉‘的蕉葉,它比較軟,不容易裂開,不過種這種香蕉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找不到這種蕉葉,取其次則是用山蕉葉(野蕉)。”
他說,蕉葉要先用火稍微烘一烘,烘過後的蕉葉會軟化,捻罐時就會比較服貼。
“捻罐是製作年糕最考功夫的一環,若捻的不好,米漿就會漏出來,蒸好後會粘罐,年糕很難拿出來,而且年糕流了出來,不好意頭,人家也不太喜歡。”
米漿須蒸上一日一夜
何國良說,米漿攪拌好後就可以倒入罐內,放入大蒸爐內蒸上一日一夜,從白色的米漿蒸到變褐色就可以出爐。
“出爐時間的掌控就看經驗了,如果蒸得過久,年糕的質地會比較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凝固,剛剛好時間出爐的年糕,一般2天后表面就會開始凝固,大約一個星期,整個年糕都會凝固。”
“年糕新鮮出爐還軟的時候就吃,這樣最好吃,或者沾上椰絲也很好吃,通常人家是把年糕切成一片片後收在冰箱,要吃的時候才拿出來蒸或者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