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由多元種族組成,在飲食方面自然也具有多元背景,當中各種傳統的糕點,便是我國豐富美味的食物特色。
ADVERTISEMENT
國內的傳統糕點有許多是源自馬來友族及娘惹,一些過後也在華裔的加工改造及變化下,創新成為另一類口味的糕點,使糕點百花齊放及五彩繽紛。
蔡江聰真材實料制糕點
在太平第八橫街市議會販商大廈底層巴剎售賣各種糕點的蔡江聰(60歲),就讀六年級時便開始協助父母製作及售賣糕點,由於迄今仍堅守制作糕點真材實料及認真炮製,因此極受歡迎,在太平頗具知名度。
在其攤檔中,出售的糕點超過20種,當中有椰糖糯籽、九層糕、白綠雙層糕、番薯龍、紅豆糕、達蘭糕、木薯糕、藍花糯米糕、椰絲糯米糕、雙層糯米糕、米龜及鹹餅糕等。
蔡江聰指出,其父母製做糕點有數十年,他從小就在家裡協助製做,併到檔口售賣,當父母逝世後,他繼承了糕點生意,一做便是40餘年。
他表示,製做糕點的主要材料有米粉、麵粉、粘米粉、椰漿、椰絲、黑糖、雞蛋、鹽及發粉等,而糕點分為水糕或稱娘惹糕,以及本地創造的糕點。
各種糕點的製作過程各異,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經過調配材料、讓粉料發酵及蒸煮等,然後便成了一塊塊味道香甜濃郁的糕點了。
手工製作古早味十足
蔡江聰說,製作糕點極大部分依靠手工,從配料、蒸煮至倒模成形,都是由雙手製成,因此具有古早味道。
他說,最傳統的九層糕是由粘米粉、椰漿、糖及香蘭葉等製成,當帶有各種顏色的粘米粉煮熟後,便一層層的加在糕點上,糕點在凝結後,成了九層糕。
達蘭糕的作法則是採用粘米粉加入香蘭葉汁,讓粘米粉成為青色,過後在粘米粉上蓋上一層白色的椰漿,成了白綠分明的達蘭糕了。
傳統的木薯糕是在削掉木薯的外皮後,把木薯肉攪成粉,加入椰漿蒸熟,然後放入烘爐中烘烤,讓糕點的色澤更為明亮,味道也更爽口及Q彈。
藍花糯米糕是另一種傳統的糕點,主要的用料有糯米、藍花及椰漿。當糯米在煮得半生熟時,加入藍花及椰漿攪拌,讓藍花糕出現藍白相間的顏色。
藍花糕具有糯米的味道,必須沾點香甜的加椰一起嚼咀,就可以感受到糯米、藍花、椰漿及加椰的混合美味。
多口味番薯龍極受歡迎
番薯龍雖然屬於古早的饅頭類,但在經過現代改造後,已成為了“變色”番薯龍,擁有多種顏色及口味,跳脫出舊有的框框。
這種糕點是以番薯及米粉擠壓成泥狀,再摻入黑糖汁及酵母搓和,並加入橙汁、巧克力、蝶豆花及香蘭汁等,成為所要的顏色,然後弄成長條狀,等發酵後蒸熟,再加上加椰,便是美味的糕點了。
蔡江聰說,番薯龍是目前極受歡迎的糕點,由於具有各種口味,不會太甜也沒有渣不會梗喉,因此老少咸宜。除了在本地廣受歡迎,許多檳城及吉隆坡的旅客也常來光顧。
口感軟糯鹹甜香味濃郁
他表示,傳統及本地糕點的特色是軟糯,入口有椰漿的鹹也帶有黑糖的甜味,加上善於利用各種植物的汁液為糕點染色,因此除色彩鮮豔外,也散發著濃郁的香味。
他指出,雖然各種糕點的製作並不困難,但要炮製具有古早味的糕點,除了仍要堅守著傳統的食譜,原料也要真材實料,再加上認真的製做,糕點才會維持原汁原味。
他目前也把製作糕點的功夫傳授予太太及兒女,讓這門手藝不會失傳及得以繼續承傳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