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姣婆面”嗎?
ADVERTISEMENT
來到東興港,當地人一般會向你介紹這個有著特別名字的道地手工面,伴隨著姣婆面的還有著名的西刀魚丸,兩者在東興港的美食圖鑑中是成套的美食,也是該新村的亮點,不少外地遊客也因此慕名而來。
譚秀萍:誤打誤撞做出姣婆面
說起為何被稱為姣婆面,作為這道手工面的製作者,譚秀萍笑言,有一天兒子想吃板面,自己說做就做,誤打誤撞做出細長麵條,而不是尋常板面的粗麵條,讓兒子疑惑問為何製作出這款面,當時她以粵語答道:“姣(hao)下姣(hao)下便做出來了。”於是丈夫便將此麵條命名為姣婆面,反而讓他人對這手工面印象更深刻。
譚秀萍表示,姣婆面都是每日新鮮製作,使用的材料包括麵粉、生粉和雞蛋等,早前都是手工搓面,後來姣婆面受到許多顧客的歡迎,每日需要大量的麵條,於是後期開始使用機器進行攪拌與製作,但面裡頭不放入鹼水,並堅持新鮮製作。
“我這裡也有售賣其他的麵條,但姣婆面最受歡迎。”
西刀魚丸嚼勁十足
除了姣婆面,東興港新村西刀魚丸也是譚秀萍的佳作,她從前隨著母親開檔烹煮料粉及釀料,在耳濡目染之下,隨後也自創研發出嚼勁十足的西刀魚丸,用的都是新鮮的淡水西刀魚,以保持西刀魚肉的鮮甜與古早味。
“我製作西刀魚丸逾10年,以前母親使用西刀魚肉作為釀料的內餡,後來我嘗試將西刀魚肉製作成魚丸,西刀魚從巫裔販商那裡獲得,基本上我會一次過將10多公斤的魚給處理好,切開起肉,再將醃製好的魚肉放入袋子裡冷藏,待要使用的時候再取出製成魚丸,每包魚肉重約500至600克。”
她說,西刀魚的體型看起來似乎很大,但刮下來的肉其實沒有很多,1公斤的魚只能刮下約400克的魚肉,每天幾乎要用10多包的魚肉製成魚丸售賣。
“魚肉刮下後,放入鹽、麻油及胡椒粉等調味料進行調味,之後便是重頭戲‘摔打’魚肉,魚肉需要摔打數遍直到起膠並出現粘膩感,這樣魚丸才會彈牙爽口,從刮魚肉到把魚丸搓成球狀,整個過程需要半小時。”
她笑言,過去反覆摔打製作西刀魚丸,無需到健身房操練,手臂上的“小老鼠”肌肉在長年累積之下形成了。
手工制辣椒參峇醬
譚秀萍說,丈夫陳雅樂也會在旁一起協助製作。除了西刀魚丸之外,自己也會參入豬肉與青菜,製作成豬肉菜丸。
“辣椒與參峇醬也是手工製作,辣椒醬直接使用蒜米與指天椒混打而成;而參峇醬的製作過程較為繁瑣,需將辣椒干與辣椒仔小火慢慢熬煮成醬。顧客所吃的麵條、釀料、魚丸甚至到辣椒醬,都是全手工製作,以便可以吃到原汁原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