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一座老城镇的底蕴,除了老房子、老街道、老地标记载着历史轨迹之外,还有老招牌见证着老城镇的流金岁月。
怡保开埠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怡保旧街场是最早被开发的市区,二十世纪初,锡矿业鼎盛,旧街场人口急速增加,当年的旧街场繁华熙攘,各类店铺林立。
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造就了如今的旧街场,新店铺替代旧建筑,惟过去的影子并没有完全被磨灭,这个旧区仍处处可见岁月印记,获保留的老招牌勾起怀旧情怀。
高记牌匾挂了80年
旧时代的招牌以牌匾、浮雕、木廉居多,例如旧街场老字号高记的牌匾招牌就挂了至少80年,还有旧街场建筑石柱上的浮雕字眼,尽管油漆已斑驳甚至已被新漆掩盖,但是纹路仍清晰可见。
旧街场有不少老店家仍沿用以前的老招牌,所谓姜是老的辣,东西还是以前的实用又耐用,旧街场手工卷帘“刘开记”老字号百年老店,至今的金漆招牌和卷帘招牌仍然高高挂。
修复刷新重现古迹
培利牌匾店两旁柱子上的瓷砖招牌极具特色,据悉,瓷砖招牌曾因政府政策而油上漆掩盖,后期此店转为木艺文创基地。
为了重现与保留古迹,文创单位小心翼翼的剔除表面的油漆,红黑相间的“培利牌业磁相木廉”字眼重见天日,瓷砖上还能看到以红漆标示1971年6月10日,相信是砌上瓷砖的日子。
培利老店内保留了许多老牌匾,以往牌匾拥有崇高的地位,一个牌匾由多名师傅合力完成,内含满满的能量。
以前生活困苦,一个家庭若出了人才是十分风光的事,所以以前一所牙医诊所有20到30幅志庆牌匾一点也不出奇。
据闻,百年老建筑的墙面是以“灰水”混合蓝淀粉上色,惟经历一世纪,墙面已几番刷新,而文创单位为了重现墙面的原始面貌,花了不少心思褪去层层油漆。
50年代流行石仔洋灰工艺
旧街场万春堂老店地上的金鱼商标,历经逾半世纪仍然清晰可见,据悉,于50至60年代间十分流行“石仔洋灰”工艺,将碎石混入洋灰中铺在用铜丝勾勒的形状中,之后再抛光,形成独特的款式。
另外,旧街场新建国茶餐室建筑上仍保留着早期的招牌,建国日报于1940年由梁伟华创刊,初期只是霹雳州地方性报章,1975年由中央印务局老板冯思钊接办后改为全国性报纸。
1982年建国日报再易主由青团运主席郑安泉接办,直至1986年停刊,惟建筑上的“建国日报”字眼,除了“建”字部分剥脱,其他字眼仍然完美无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