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目鲈(马来名为SIAKAP)鱼因价格不高,属于市场上的“中价鱼”,加上肉质细嫩肥美,以及煮法颇多,深受我国的最大人口族群,即马来友族的欢迎。
属于鲈鱼家族一员的金目鲈饲养较易,加上国内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市场价格波动不大,以致数十年来养殖金目鲈,都是国内养殖业者的首选,市场前途一片光明。
ADVERTISEMENT
目前国内的养殖金目鲈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池塘与海排饲养,池糖的饲养方式风险较低,饲养量大,但吃起来会有点土味,而海上饲养的方式风险较大,饲养量少,价格较高,主要供应餐馆。
马友:“活鱼”市值高
养殖金目鲈多年的莫珍歪马友水产企业公司董事经理马友受访时说,市场上出售的金目鲈,主要分为两类,即最为普遍而需求量也最高的,就是直接从池塘捕捞后,装箱铺冰(冰块保鲜)送往巴刹或超市售卖的“鲜鱼”,另一种则是出售至餐馆的“活鱼”。
近年来专攻“活鱼”市场的马友提到,无论是从池塘捕捞后直接装箱铺冰送往市场的“鲜鱼”或活生生的送往餐馆的“活鱼”,其养殖方式与鱼种都是一样,惟“活鱼”的市值,会比“鲜鱼”的市值高,原因在于渔场要把“活鱼”推出市场前还得做许多后期工作。
他形容,“活鱼”的市值高,简单说就是更为讲究“品质”,如一般在池塘饲养,接著直接捕捞送往市场出售的金目鲈,多多少少都会带有土味,而从同样的池塘售出的“活鱼”,在经过后期的处理后送至餐馆时,不只还能在鱼缸里畅游,并且在烹煮上桌时,吃进口里已不带土味。
池塘饲养的带土味
他说,池塘饲养的金目鲈会带有土味,关键原因出在鱼塘的土质及喂养的饲料。
“过去的池塘,都是喂养‘臭鱼’(死去的小鱼),而这些被当成饲料抛进池塘里的小鱼中,会有还没被金目鲈吃掉就直接沉底的,以致长期下去,会对水质及土质都带来影响,也直接造成吃进口里的鱼会感到有土味。”
他说,近年来池塘养殖的业者,大部分都已全面改用饲料来喂养,好处是饲料会浮在水上,不会沉底,也就降低污染;饲料的营养均衡,吃了鱼儿会更健康,换肉率也更平均及理想。
多做一层除去“土质”
谈到他处理“活鱼”的秘诀,以让池塘里饲养的金目鲈不会带有土味时,他谦虚回应:“也不是甚么秘诀,主要就是多做了一层,不是每一个渔场都愿意做的费钱费时费力的工作,就是把将要出售的金目鲈,从池塘捕捞上来转移至洋灰渔池饲养一段日子,以除去鱼体内的“土质”后,才推出市场。”
他说,这做法有两大好处,第一就是可去除土味,第二就是让鱼更美更健康,如当把鱼从池塘捕捞上来时,肯定会伤到鱼,因此就有必要,把鱼转至洋灰渔池“养伤”,而到了最后捕捉时会用一尾一尾的方式捕捉,以避免造成鱼身损伤。
海上饲养风险高
问及池塘饲养与海上饲养的差异时,他回应说,海上饲养的风险很高,如一旦海水受到污染,或者海水咸度出现变化,以致鱼群生病或出现问题时,较难捕救,相反的若是养在池塘里,一旦发现渔群生病,如确认是海水出问题,可以马上用换水或其它方式来急救。
他说,池塘养殖量也比较大,如一英亩的池塘,可养殖生产25吨至28吨的产量,确保了业者的盈利。
马友说,孵化出的鱼苗需长至38天,即3寸大时移至池塘里饲养,一直养到符合市场需求的重量,即400克至600克(需时4至5个月)时,就能推出市场售卖,若是要以“活鱼”出售,就需养至约1公斤(6个月)时,才能捕捞推出市场。
他提到,如今的养殖技术已相当先进,如根据数据,喂养一公斤的饲料,其换肉率是1公斤100克,而有了这些标准,业者就能估算出生产的时间及养殖成本等。
业者需观察气候影响
他坦言,比起其它品种的渔类,金目鲈是及比较容易饲养的鱼种,但还是要有养殖的经验方可,如每两星期进行换水(换40%),以及当雨季来临,海水的咸度会降低时,业者都需密切观察,并凭经验来应对,否则一旦水被污染或水的咸度不适合的话,就会造成鱼生病了。
“海水对于鱼而言,就像空气与人类的关系,因此要每天到池塘观察水质及鱼的动态,如发现鱼群的食量减少,就得马上找出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一旦拖到出现群体染病时,面临的就是血本无归了。”
他说,比起病害问题,业者更担心的是停电,如某晚下起了闪电大雨,业者在当天晚上就不用睡觉了,因为一旦养殖场的电源遭闪电击中,以致电源中断超过半小时的话,有可能整个渔场里的鱼,都有可能因缺氧而死亡。
养殖一轮需“停休”一月
他提到,每一个池塘在养殖一轮后,最少需“停休”一个月,以进行清洗、消毒及让太阳曝晒的工作,接着在一个月后才能引又进池,进行新一轮的饲养。
金目鲈也称石甲
金目鲈(金眼鲈)为鲈鱼的一种,马来名为SIAKAP。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习惯在黄昏及清晨觅食,以袭击方式捕食小鱼。
在烹调方面,由于金目鲈的肉质鲜嫩多汁,无论是油浸、清蒸、烧烤、煎炸、酸甜、酸辣煮法等都行,加上价格适中,因此属于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