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咖椰(Kaya),讓人聯想到的,便是在烤得酥脆的白麵包上,用抹刀蘸取呈褐色的咖椰均勻塗抹,與牛油結合成“鴛鴦”麵包,再搭配一杯香濃的白咖啡,就是本地人最愛的早餐組合。
咖椰常用於塗麵包、製作蛋糕、製作夾心糕點如咖椰角、咖椰包等的餡料。咖椰順滑且富有甜味的口感,為單調的麵包或蛋糕帶來了豐富的味覺享受。通過本期《它的誕生》,為讀者剖析香醇濃郁的咖椰製作過程。
ADVERTISEMENT
蔡崇典:現以機器替代攪拌步驟
提起製作咖椰的方法,也是會讓人覺得工序複雜瑣碎,製作者需要站在煤爐前不停地用手攪拌數個小時,以免底部燒焦,一直到咖椰變成濃稠為止。
新源美東主蔡崇典(77歲)接受《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指出,隨著科技日益進步,現今製作咖椰已不像舊時那樣費時,而是以機器替代不停攪拌的步驟。
他說,由其兒子從中國引進的先進機器,即讓製作咖椰變得更省時省力,而且製作出來的咖椰比起人手攪拌出來的成品,更為細膩綿密,且用時只需逾1個小時。
“如果是根據最原始的方法,用手攪拌咖椰,稍微停下一不留神,咖椰底部很容易就燒糊掉,咖椰就泡湯了。”
他說,自從引進攪拌機器以後,有感傳統的方法已不太適用;因基本上顧客要貨源做生意都等不及,而手拌咖椰的出產不僅耗時也慢、數量亦不多,故選擇使用機器攪拌也是別無選擇之舉。
“比如要製作150公斤的咖椰,需從早上6時開工至下午2時左右,因一個鍋一次只可煮出12公斤的咖椰,所以要煮12鍋左右,費時費力且效率較慢,難以應付顧客的需求。”
一天至少制120公斤咖椰
蔡崇典表示,其“焦糖咖椰”的製作材料包括班蘭葉、雞蛋、焦糖、糖及椰漿,每日清晨6時新鮮製作,約早上7時由其太太吳秀娣(75歲)分配進罐密封好後,早上8時就可準時送貨給顧客。
他說,一天最少可製作120公斤的咖椰,最多則是150公斤,需用到逾300個雞蛋製作咖椰。
他披露,製作咖椰時,打好後的雞蛋一定要過篩,因怕蛋液裡含有雞蛋殼;而雞蛋裡亦含有蛋白,倘若沒有攪拌均勻,烹煮時就會變成一粒粒,當冷卻後咖椰就會變成一塊塊。
慢火煮焦糖免燒焦
他說,咖椰所呈現的“深褐色”,主要歸功於焦糖,焦糖在咖椰中扮演調色的用途。
“將白糖和水在鍋中混合均勻,再開小火用木勺緩緩攪拌糖和水的混合物,直到白糖完全溶解在水裡,就變成了焦糖。”
他說,熬煮焦糖只能開慢火,若開大火烹煮萬一焦黑,烹製出來的咖椰也就不好看了。
堅持不用色素調色
蔡崇典指出,他製作的咖椰未有添加任何的防腐劑,在溫室下可存放約一個星期(7天);若放進冰箱冷藏則可存放3個星期左右,但他建議,為了保持咖椰新鮮度,在開封后還是儘快吃完。
他表示,他製作的咖椰完全未有添加玉米澱粉;而顧客多用咖椰來塗麵包而已,故其製作的咖椰也就較呈液體狀。
“玉米澱粉會影響咖椰的香氣,因為變得濃稠後數量會變多,但雞蛋或糖的使用分量卻未有增加,故咖椰的味道也就隨之變淡,只能添加香精增香。”
他說,他們沒有製作其他口味的咖椰,如較常見的“班蘭咖椰”,因為需要使用很多的班蘭葉,而且也要打碎取汁,多了一些程序,而他堅持不用色素調色,所以索性不做。
累積好口碑回頭客多
蔡崇典制作的“焦糖咖椰”,53年來堅持只用天然材料製作,每日清晨新鮮出爐送抵顧客手上;多年來累積了好口碑,顧客更是一再回頭,許多著名食肆都指定要拿由他親自烹調的咖椰。
他披露,在舊街場大鐘樓一帶的華裔店鋪,偶爾有友族同胞前來光顧,吃了由他製作的咖椰後變成了回頭客,不知不覺至今已有逾40年的時光。
“那名巫裔的孩子和我說,其母親到現在七十多歲還在吃我製作的咖椰,從媽媽幫襯到兒子幫襯,真的好神奇!”
他說,其顧客遍佈全馬,包括吉隆坡、柔佛等地;顧客若是自取,今日作出預訂,明早就可拿到新鮮出爐的咖椰。
“我一年只休息4天,除了農曆新年從初一休息至初三外,再來就是屠妖節,因為沒有印裔送椰漿。”
1970年制咖椰售賣至今
蔡崇典透露,他從1970年開始製作咖椰售賣至今,製作秘方由父親那裡學得。
他說,他的父親原是在江沙開雜貨店,後來輾轉來到怡保謀生,由當時一名海南人鄰居教導父親製作咖椰;爾後父親開始以售賣咖椰維生,再教他烹煮,如今再由他傳授予兒子,可說那一甕焦糖咖椰,不僅古早味濃厚,更是三代人的共同回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