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前就在安順製作豆漿、豆腐花、客家豆腐的安順正記豆製品公司,至今依然用傳統方式,以同一條生產線同時生產這3種健康食品,現由第三代傳人陳國彬掌舵。
ADVERTISEMENT
70年前製作傳三代
在全盛時期,安順共有8家豆腐製作家庭,時至今日,也只剩下陳國彬堅持延續祖父陳權、父親陳德堅的家族生意。

陳國彬:凌晨4時起身製作
陳國彬接受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說,為了確保所生產的3種健康食品的新鮮度,他每天在凌晨4時便起身開始工作,約清晨6時才完成製作工作。

去掉豆類嘌呤防風痛
“我將加拿大入口的黃豆破半、泡水去皮,以去掉豆類嘌呤,如果不這麼做,一些人喝了可能會因豆類嘌呤引起風痛。”
他說,處理好的黃豆,以機器研磨,機器會將生豆漿和豆渣分開。其中豆渣可出售,作為肥料原料或農場羊只飼料。
“生豆漿過濾後,倒入大鍋煮沸,並加入香草增添天然香味,豆漿第一次沸騰還不夠,需再煮多5分鐘,讓後再過濾,過濾出來的就是豆漿。”
陳國彬說,在留下部分豆漿後,其餘豆漿用果酸點漿,讓豆漿凝固,成為豆腐花。

用果酸讓豆漿凝固
“讓豆漿凝固的方式包括採用石膏、滷水,我們選擇採用果酸。”
他指出,豆腐花製成後,部分留下來,另一部分豆腐花則打碎,在豆腐框架上鋪好布,將豆腐花倒入,壓制成形,就是豆腐。

“一條生產線,可以生產3中生活中常吃用的健康食品。清晨7時30分,我到安順美麗園市集出售豆漿、豆腐花、豆腐,由於用料天然,到10時之前就賣完了。”
他說,在生產豆漿、豆腐花、豆腐的過程中,其實還有一種副產品,那就是腐竹,但因我所得到的腐竹分量非常少,因此只供自己使用,沒有銷售。
“至於豆腐在壓幹,就可成為豆腐乾,不同製作法也可製出不同種類的豆腐。”
陳國彬說,豆漿是華人傳統飲品,而豆腐花則是人們在茶餘飯後的甜品,購買來可直接享用。豆腐則需要加以烹飪,製作成千變萬化的豆腐美食,例如他父親陳德堅製作的“紅燒豆腐剁椒魚頭面” 、“秋葵嫩豆腐”,都非常美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