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待命都充满了焦虑,因为我需要在周末监督100多名患者。我每天早上起来,感觉像个讨厌上学的孩子。”这是一名在新山中央医院儿科部任职的医生在无法承受工作上的压力,加上职业前景的不确定而选择辞职后,发了视频透露心声。
她不讳言,工作对她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伤害。
ADVERTISEMENT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医生的抗压性那么低吗?就这一点压力都不能面对吗?根据早前阅读的一篇文章中,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企管系副教授陈永仪是这样解释的,她说,压力就是现状与目标之间的落差,这个状态让人不舒服。然而,并没有谁的抗压性比谁更好,关键在于“适合自己”。
是的,每个人赋予自己的标准和责任都不同,面临的压力与处理方式当然也有所不同。因此,与其强调抗压性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从个人的特质与生活经验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我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说,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对压力,而压力存在不同的阶段。在初级的压力阶段,一个人在那个当下会想要抓狂,但情绪过了就会消失;可是,压力如果来到了第二阶段,则身体会发出各种的讯息,包括心跳加速、冒汗、呼吸困难,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死掉了一样。
虽然说冥想和正念是一般减压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如今每个人都在高压和分秒必争的环境下生活,对大家而言,要停下手上的事情回到当下,光是听到都让人觉得奢侈。而且,现代人受到太多外来环境的影响,总是难以集中精神,心根本静不下来,冥想和正念像是永远到达不了的境界。
只是,我们的脑袋就像水杯一样,如果装满了水,接下来继续灌水,只会满溢。反之,只有定时在把杯子清空,才会有重新灌入新鲜水的机会。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感叹生活总是给你重重一击,让你像个孩子一样不想上班?也许你可以尝试从简单的洗澡,吃饭和走路开始进行正念练习,专注在当下,感知洗澡时水的温度,感知吃饭时咀嚼食物的动作,感知走路时脚步的轻重,也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