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師醉心製陶,這些年來製作了各式各樣的水果陶器品,其中水果榴槤陶器最栩栩如生!
現年74歲的林漢卿在退休後沒有停止學習新事物,在一次機緣下,他開始學會製陶,結果發掘出新的興趣,一件件作品更附有名稱,會刻上精闢的詞句來妙喻人生。
ADVERTISEMENT
林漢卿表示,10年多前他去參觀一項陶器展覽後對陶器產生興趣,於是開始向陶藝老師陳偉炎學習製陶技巧,儘管當時已是60多歲,他依然熱衷於學習,成為最年長的學生之一。
他通過陶藝創作發現了新的興趣,並以他的作品傳達人生的智慧和寓意。他的堅持和學習精神鼓舞著人們,無論什麼年齡都可以堅持追求新的知識和技能,在退休後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創造力。
陶土成型法有很多種,每個人都有喜歡和擅長的成型法,林漢卿在陶藝方面掌握了手捏成型法和泥板成型法,他喜歡用手捏的方式來製作陶土作品。
起初,他製作一些小杯子等物品,後來他開始用手捏成型法制作水果和動物等作品。他製作了山竹、可可、芒果、香蕉、亞參果、釋迦果等,動物作品則有豬、貓頭鷹、箭豬、雞、狗等。
林漢卿自稱為寫實派,認為自己沒有太豐富的想像力,因此作品都是身邊常見的東西,尤其是水果,在製作作品時會仔細觀察和參考真實物體的結構、顏色和細節。
“我也沒有太多想像力,我會觀察水果外觀的樣子,有時會拍照紀錄下來,我會一邊做一邊參考,然後根據觀察製作出逼真的陶土作品。”
大多作品有命名
他的作品大多有命名,有些甚至刻上詞句或詩句,賦予作品更深層的寓意。例如,他製作的一個榴槤作品,命名為“貧富不均”。
“你看這榴槤外殼的樣子參差不齊,像不像貧富不均?”,藉以榴槤外殼參差不齊的樣子喻指社會上的貧富差距。
林漢卿選擇製作榴槤和其他水果作品,其中一個原因是榴槤有許多不同品種,每種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名字,例如將Musang Queen命名為“榴槤忘返”等,他藉由這些水果作品以及其中蘊含的意涵,展現了對生活和社會現象的妙喻。
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製作
他的陶藝作品更展現出細膩的觀察力和寫實的技巧,精心製作每個作品,對榴槤的模仿能力出色,並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製作過程。
他分享,製作一個榴槤需要先捏出一個圓形狀,然後添加刺和蒂。待泥乾後,進行素燒,然後再上釉,最後進行燒製,過程需要經歷多個步驟和程序,燒製陶土作品的素燒的溫度為800度,釉燒則升高至1220度。
其中一個最特別的作品是豬骨頭,他去市場購買了骨肉,然後用陶土製作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豬骨頭,並刻上字句。此外,他還製作了龜甲,並書寫了甲骨文。其他作品包括一隻名“五德之禽”的雞形器物,當時是為了迎接雞年的到來。他也製作了不少葫蘆陶器,他喜歡在上面刻字,刻出有意思的詞句。
在過去的幾年中,林漢卿已做了數百個作品,他的創作展現了對陶藝的熱愛和才華,同時展示了他對細節和觀察的敏銳度,以及對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寓言。
即起至7月2日展出作品
他對陶藝抱持著一股熱情,他會在一段時間內專注於製作同一種東西。在創作的過程中,林漢卿感到放鬆和療愈,專注於手指觸摸陶土的過程,並享受這快樂。然而,患有色盲的他會提醒自己不要過度用力,需要適時休息保護眼睛。
他的作品也會在由The Living Art Studio於即日起至7月2日,在怡保舊街場22 Hale Street 舉行的“我陶我素”展中展出,有興趣者可出席參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