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對許多人來說應不陌生,無論你是透過什麼渠道認識精武,抑或是從電影或歌曲中認識精武的靈魂支柱──霍元甲,相信都對這位傳奇人物所提倡的不分門派、團結民族的思想及精神肅然起敬。
ADVERTISEMENT
在動盪的年代,人們生活顛沛流離,民族分化更令情況雪上加霜,於是霍元甲本著強國強種的信念,1910年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並號召各門各派打破門戶之見,以成立一套有益國民的新型武術體系,“精武十套基本拳”也由此誕生。
44歲的劉永森從9歲起習武,首先接觸的便是這套基本拳,不但為他打下紮實的武術根基,也令他往後在鍛鍊其他武術時事半功倍。
“精武十套基本拳”指的是10個基本武術套路,分別是潭腿、功力拳、大戰拳、節拳、接潭腿、套拳對打、八卦刀、群羊棍、五虎槍和單刀串槍。
潭腿講求左右對稱
潭腿是基本拳之首,也是鍛鍊腰馬氣勁和拳術基礎的入門功夫,聞名於其獨特的寸腿彈踢法。劉永森說,潭腿包含了武術所需的拳與腿法,講求左右對稱,對於“手眼身法步”的正確配合有嚴格要求;拳式氣勢豪放但卻剛柔並濟,易學難精,堅持練習可以增強身體協調性,加強功力。
潭腿共有十二路,依序為衝捶、十字腿、劈砸、撐叉、架打、雙展、單展、蹬踹、碰鎖、箭潭、勾掛、披身;各有不同的手法和腿法,有規律地左右反覆練習,既可以單練,也可二人進行“接潭腿”對練。
他說,接潭腿對練意指一人使出潭腿套路,另一人則以攻防方法拆解,從中鍛鍊及培養敏捷度,增進雙方技擊能力。
體力毅力耐性缺一不可
劉永森坦言,練武並不是一件易事,體力、毅力和耐性缺一不可。他回想,當時一心一意來到精武學舞獅,沒想到必須先“通關”,即打好武術基礎才可以學習舞獅,幸好他並未打退堂鼓,反而漸漸對武術產生興趣。
後天努力固然重要,可是學武也講求天份,畢竟學得快未必打得好。劉永森或許就是那個有武術天賦的人,他在學習基本功一段日子後,武術老師看出他非泛泛之輩,便針對其高挑身型等條件授予他五虎槍。
以柔克剛展現槍法
他表示,槍乃“百兵之王”,是最難打的兵器之一;槍法妙用在於以柔克剛,臂和腰部準確發力才能展現出槍法的韻味。“攔、拿、扎”是槍術的基本技法,他說單憑這3個姿勢就可以知道耍槍人的功力水準,瞞不過眾人雙眼,所以必須好好鍛鍊。
攔、拿、扎是3個槍法,可以單獨練習,亦可自由組合練習,譬如攔拿搶、攔扎搶、拿扎槍等以此類推,如果連續多次使出依然能夠保持姿勢和力度,證明已經有基本的掌握了。
他舉例,攔拿槍是防禦性的動作,配合弓步攔截對方進攻,主要訓練腰、臂、腕等勁力;右手不停上下旋擰,左手則負責提拉、按壓、腹部緊頂搶杆,從動作表面來看右手比左手活躍,實則上左手卻是運藏著含而不露的內勁。
舞刀講究身體平衡
劉永森不只精於弄槍,也擅於舞刀,他說兩者最大的分別是,刀十分講究身體平衡度,發力時要特別留意,尤其是刀甩下來的一刻。八卦刀比一般的刀重及長一些,以刀術的基本刀法為基礎。劉永森拿起八卦刀,手起刀落,變化出劈、扎、砍、截等刀法,雄健有力。
2000年,武術正式被列入馬運會比賽項目,表現亮眼的劉永森被委派出賽併成功在個人賽中奪得亞軍殊榮,爾後也參加過許多大大小小的賽事,在武術界中嶄露頭角。
他說,參賽所用的是競賽套路和傳統套路有所不同。為了展現出武術風姿和增添吸引力,競賽套路中會加入不少跳躍動作提高難度;傳統套路則沒有這個風險。
“我的習武路上,承蒙3位恩師啟發與指導,他們分別是啟蒙老師陳才英、傳統套路老師王家式及競賽套路老師已故陳智強。”
精武教武也教做人
尊師重道是習武者著重的武德修養,從劉永森的談吐中亦充分體現出來。他說,精武是以老師學生相稱,而不是師父弟子,原因是精武是一所武術學校,並非武館,所以在這裡不只教武,也教做人的道理。
“練武術,學做人”的牌匾高掛在精武堂內,說明了精武注重的不只是武術表現,對品行要求更是嚴苛。
他說,精武擁有良好學習文化與環境,學生在健康的氛圍中一起學習,只會產生良性競爭,而且老師們弘揚武術的無私精神也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此一來中華武術文化才能世代傳承。
【十八般武藝】人物小檔案
人物:劉永森
年齡:44歲
掌握武藝:精武十套基本拳、槍、刀
習武心得:練武術,學做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