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甲板在過去因錫礦業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歷程,如今有望煥發新的活力,成為獨具魅力的文史旅遊區!
“先有甲板,後有壩羅”,擁有逾百年曆史的甲板老鎮,近年來在文史工作者、村委會、村民等相關方面的努力下,致力於社區文史展開研究工作,保護老鎮獨特的風貌、古老建築、推動社區活動等,讓甲板重煥新的氣息和魅力,同時有望在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馬來西亞分會的協助下,申請納為國家文化遺產以及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地位。
地方政府發展部長倪可敏日前指出,國家遺產局從全國613個新村中,遴選7個新村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遺產地位,霹靂州甲板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甲板吸引人的景點,除了歷史遺蹟拉惹比拉豪宅、百年老廟觀音古廟、古色古香的葉泗大宅、抗日女英雄西碧兒卡迪卡素紀念館景點外;還有中間巷、地畫藝術巷、馬來西亞新村歷史館、甲板生活文物館、榕樹根壁、甲板旅遊資訊中心等,適合讓人在這兒走一趟知性的文史之旅。
梁惠芬:結合力量搶救老店
甲板文史工作小組副組長梁惠芬,她也是馬來西亞新村歷史館和甲板生活文物館副館長、甲板新村前任村長,在甲板土生土長的她,一直努力在甲板耕耘,希望協助甲板轉型成為文史旅遊社區,及可被納入成為國家文化遺產。
她說,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馬來西亞分會去年曾到甲板進行考察,甲板文史工作小組組長周承隆為甲板新村撰寫村史研究報告。
“小時候,甲板大街的整排店鋪都住滿了人,十分熱鬧,隨著錫礦業沒落,看著一間間建築物倒塌;我希望可以通過結合各方的力量,以及村民同心協力,發揮合作精神,一起來搶救和修復老店和攜手打造更好的甲板。”
甲板新村內只有李秀容茶室和義興茶室,而義興茶室有售賣包類和糯米雞,就缺乏其他美食。於是,她最近和村長林慧莉攜手在該茶室開檔,售賣價格大眾化的椰漿飯、面、粥、糕點等,所得利潤將作為美化甲板的經費,此舉獲得村民的支持和協助。
劉錫康資助展開護樹計劃
她透露,霹靂古蹟學會顧問劉錫康在20多年前已經來到甲板新村,租下當年抗日女英雄西碧兒.卡迪卡素的舊住所,把它打造成為英雄紀念館。他在幾個月前請來了護樹專家在甲板新村剛買下的老店展開了一項保護樹木計劃,從中灌輸了大家新的知識,在搶救老店的當兒,也保留榕樹,與樹共存。住在中間巷的環保手工達人曾慶發也同樣為美化中間巷獻出力量。
周承隆:發掘史料推廣傳統文化
霹靂古蹟學會最近聯合近打穀地質公園、華都牙也縣議會和甲板睦鄰計劃舉辦了一場甲板古蹟之行,由霹靂古蹟學會副主席也是甲板文史工作小組組長周承隆帶領遊客,遊走一趟甲板古蹟知識行,行程從甲板大會堂出發,期間參觀了老店鋪、榕樹根壁、甲板生活文物館、馬來西亞新村歷史館、地畫藝術巷、中間巷、甲板旅遊資訊中心、葉泗大院、拉惹比拉豪宅、舊清真寺等。
周承隆表示,一群志同道合者希望通過努力,將甲板從沒落的小鎮蛻變成文史旅遊社區,為甲板帶來蓬勃生機。
他說,在推動甲板成為文史旅遊區的努力上,除了收集和發掘甲板的資料和歷史,也打造了生活文物館、馬來西亞新村歷史館,設計文史導覽路線外,接下來會籌備設立甲板藝術館,以展出建築模型、甲板攝影作品等,及甲板文獻資料館,展示挖掘出來的照片和古老文件,同時也不忘推廣傳統文化活動等,讓甲板煥發新的活力。
盼引入經濟活動全面發展
他透露,他們也與一些社團和組織合作,包括霹靂古蹟學會和華都牙也縣議會攜手辦活動,接著希望能夠在村民的配合下,引入一些經濟活動,以朝向更完整和全面的方向發展。
【甲板名字來源】
甲板一詞,譯音自馬來語Papan,意為板枋,在18世紀時,後山(Gunung hijau)下方的甲板左漢山區(Sungai Johan)曾經盛產正蟻木,作為木材的集散地,甲板因此得名,另一說法是沿用甲板河來命名。
【甲板歷史故事】資料源自:甲板文史工作小組
甲板在逾百年歲月裡,可謂歷盡滄柔,早期因為錫礦豐收,一陣繁華後,在1920年代發展呆滯,許多公共設施撤離,而且發生礦場土崩;1930年代遭遇世界經濟大蕭條,錫價低落,錫礦倒閉,居民紛紛遷走至怡保等大端口。1940年代,日軍佔領馬來亞,甲板成為抗日軍據點。1948年的英共對峙,甲板的深山再次成為武裝分子的據點;50年代中期至1964年,甲板在安穩中復甦,不過大部分居民仍屬貧困。1964年的一紙下令,甲板端口將會被錫礦取代,居民再次走上抗爭的路上,反對搬遷,同時受到水災蹂躪。錫礦公司持續收購甲板地皮以供採礦,居民紛紛離開,至1984年,甲板被三個埋毒槽再次震驚,又被逼走上鎮抗爭路上。錫礦業於1985年崩潰,從1990年至今三十多年,甲板的人口一直減少和老齡化,大街的建築逐間人去樓空、荒廢的景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