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顺光:记者心视线
ADVERTISEMENT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白米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但近来传出“米荒”,除了本地米供应不足,进口米也不断调高价格,敲响了米粮的警钟。
我国虽然是产米国之一,但本地产米量一直以来得供不应求,国家稻米公司每年须从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及越南等国家入口30%的白米,才能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白米供应不足问题有许多原因,包括相信是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但稻田的面积和稻农似乎不增反减,因此国家的白米愈来愈依赖入口白米。
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白米既然是人民最主要的食物,政府便应该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以免过度依赖进口白米,一旦发生如俄乌战争,或气候变异全求白米歉收时,国民便要面对白米短缺,或被迫吃贵米的窘境。
政府近十余年来推行经济转型强调工业发展,相对之下农业受到忽略,国内许多稻田因转为工业地后价值百涨,因此许多稻田转为工业及屋业发展用途。
这也无可厚非,因为随着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工业发展,房屋及工厂的需求日益殷切,而工利社会的原则便是以盈利为首。
正当我国闹“米荒”时,印尼总统佐科威却向印尼人民大派定心丸,指该国的米粮库存充足,而他在去年也曾宣布,印尼已3年没有入口白米了,显示该国的白米已实现自给自足。
印尼拥有2亿7000多万人口,要让这么多人得以吃饱并非易事,因此该国政府非常注重水稻的研发,不断的通过新技术改善水稻的品种及产量,以确保白米不会短缺。
最近到苏拉威西岛的最大城市望加锡,发现该城市周遭的郊区甚至是中部的托拉惹高原,以及马里诺高原,道两旁都有许多稻田,而这个拥有100余万人口的城市,还有多余的白米供应给其他地区。
我国政府不能一再的依赖白米入口,而须想办法如何增加白米的产量,包括减少稻田的被转为工商业用途,以及增加稻田的面积。
此外,通过各种农业机构研发素质更好的稻米品种,以及协助稻农采取有效的农耕方法以增加稻米的产量,让白米达到自给自足,才是釜底抽薪解决白米短缺及价格不断上升的方法。
ADVERTISEMENT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