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心视线 | 麦肖剑:霹雳区学记队40周年



创刊至今30年的《学海》周刊近日宣布“告一段落”,每个星期出版、集合青少年爱看或适合看的内容的刊物将不复出版,而是以新姿态和中学生见面,包括结合母报星洲日报副刊《动力青年》、各地方社区报《年轻人》版,打造报纸的青少年阅读内容。
消息一出,即迎来大批前学海读者或老学记留言,可见那个年代的《学海》,丰富了多少人的生活。
ADVERTISEMENT
《学海》转型,学记队还在。作为第一个创立学生记者队的霹雳区,学记队目前已进入40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转型,希望在更五花八门、五光十色的现今,依然可以让青少年度过更充实的中学生涯、带来不变的感动。
我不曾订阅《学海》,但曾是学记。看到许多老学记的留言,指学记塑造了今日的自己,甚至没有学海就没有今日的自己,听起来夸张,实际上不。许多内向或自信心较低的中学生加入学记,认识了一班同届好友后,自此变得外向活泼:去许多一般学生较少机会去的地方;扛起筹备活动大旗,从中学习到规划、系统化、沟通;通过写稿让自己作品有机会见报、报道自己有兴趣的课题;收获了即使踏入社会后依然延续的友情。
曾经与不让孩子来参加学记营的家长沟通,家长指即使学记营举办地点和居住地属于同一州,但孩子鲜少到较远的地方待上这么长时间,父母和家中长辈心里担忧,所以不同意孩子参加。父母心可以理解,也明白做出此决定背后或许还有众多考量,但对我自身而言,就非常庆幸中学时期,家中对我参加学记并无阻扰,还载送我来回报馆开会。更何况那个年代智慧型手机还未普及,没有线上会议这回事,电脑也不是人人有,若担任职位刚好需要和众多同届沟通协调,唯有来报馆用免费电话,所以来报馆的时候,可能还会碰见其他回来打印报告的学记呢。
学记不只是让我从办活动、准备报告中拆分各个筹备过程,吸收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也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若不是参加学记出任各种职位,我不会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一些原本没有想象过的事情,从原本的自卑变成较有底气,而且中学生涯时很大部分的快乐,都是和同届们一起办活动所取得的。如今霹雳区学记队踏入40周年,除了和其他老学记一样,感谢学记队占据了我生命中重要一环,也希望明年40周年庆典,我们再相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