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釀豆腐及菜粄並稱為“河婆三寶”,其中看似簡單普通的菜粄,製作工序卻意外複雜,尤其是外層呈些許透明的粄皮,稍有不慎就容易弄破,因此製作菜粄也考驗技巧與背後功夫。
張美鳳:比例不對就失敗
ADVERTISEMENT
來自雙溪古月的張美鳳就是一名河婆人,也曾到中國廣東揭西河婆鎮學習製作菜粄,她笑道,製作菜粄並非易事,一頓操作下來至少需要2個小時,當中粄皮是一大難關,材料、比例不對就會失敗,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學,有的也學不好。
“在河婆鎮,菜粄被稱作‘細粄’,菜粄形狀就像元寶,那北方的元寶是餃子,菜粄就是南方人的元寶。以前的河婆人都會做菜粄,現在就比較少人會做,年輕一代也不願意學,現在市場上有售賣,他們就更不想去學做了。”
她指出,自己做的菜粄都是白色的,只有祭拜的時候才會加入色素變成粉紅色。以前只有河婆人會吃菜粄,現在也受到外籍人如廣東及福建人的喜愛。在舊時,只有節慶的時候,菜粄才會出現在飯桌上,就如以前的人家境貧困,只有過節才能吃上肉一樣,菜粄現在則成為日常美食。”
製作菜粄分2部分
張美鳳指出,製作菜粄分為2個部分,一是粄皮,二是陷料。粄皮需要的材料有500克粘米粉、100克木薯粉及900克水,約能做出40個粄皮;陷料為切粒豆腐、蒜苗、蝦米及豬肉碎。
粄皮方面,先將粘米粉及木薯粉混合,加入適量鹽,燒開水後倒入粉裡快速拌勻成團,途中可加入一些油,搓成不粘手、不粉碎、表面光滑有韌勁的米團後,要給它隔絕空氣,“醒發”半小時才能製作粄皮。
“做米團時要注意不被燙傷,而且不同的粘米粉也會影響能否成團,水和油不能加多,比例不對米團就做不成了,就算是老手,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弄成功。”
在醒發米團時,可以準備陷料。蒜苗要提前晾乾透,有水分會導致粄皮破裂,把蒜切細切碎後靜置。起鍋燒油,把豆腐粒煎至一點金黃色保留軟硬適宜的口感,撈出豆腐粒後爆香豬肉碎及蝦米,再倒入豆腐粒翻炒熄火,最後加入切碎的蒜翻炒即可。
蒸籠鋪香蕉葉添香氣
張美鳳說,米團醒發後就要製作粄皮,也是考驗功夫的一關。
“先捏個小團揉搓成橢圓形,表面不能有裂痕,用拇指在圓尖處按壓形成一個凹洞,再把團放在手心,用食指跟中指指腹按壓凹洞邊緣,形成一個碗裝,加入適量陷料後摺疊成‘元寶形狀’就好了。”
她透露,在蒸菜粄之前,可在蒸籠鋪上香蕉葉增添香氣,並在葉上抹油防止粄皮粘住,水開蒸10分鐘既可。
勾起童年美好回憶
張美鳳指出,兒時並沒有人售賣菜粄,要想嘗上一口只能自己製作,家裡做菜粄時隔壁的婦人家回來幫忙,自己則在旁觀看及打下手,當時大家邊做邊聊天,充滿了人情味,亦是她的美好回憶。
“我希望以後可以教我女兒學習炮製菜粄,沒人學的話以後這種傳統美食就會失傳了,也為河婆傳統美食的延續貢獻一份力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