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6日訊)“我是在這裡長大的,我就睡在檔口裡,並在巴剎沖涼後直接換校服上學!”
ADVERTISEMENT
上世紀50年代開始營業的兵如港巴剎,承載著二至三代人的情,靠兜售糧食養活一家人,如今孩子長大接手檔口生意,對於這個成長的地方滿是回憶,對於暫時的告別,雖然帶著不捨心情,卻也往前看和期待巴剎完成裝修後回返“新家”的一天。
繼熟食檔之後,兵如港巴剎檔口今日晉入第二階段的搬遷工作,這次涉及豬肉檔、蔬菜檔、糕餅檔、水果檔、雜貨檔等,至於雞肉和魚肉則在星期日搬遷。
隨著兵如港臨時巴剎將於7月9日(星期二)營業,怡保市政廳將於7月14日在原有的兵如港巴剎拉上黃線,以準備展開工程,所以目前小販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搬遷工作。
臨別在即,小販紛紛和顧客“告別”,並期待大家在新地方“再見”,由於許多基本設備不能帶走,所以小販們也感到不捨得和被逼放手。
雷森南:13歲就來巴剎賣菜
菜販雷森南(84歲)表示,他從13歲,大約1953年就到兵如港巴剎賣菜,菜是父母在住家所種的,而他只讀到小學二年級而已。
他記得在1954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當時路上張掛著慶賀女王登基的牌樓,當時怡保是英國殖民地。
他說,兵如港巴剎已有70年多年曆史,如今搬遷,他覺得還好,畢竟老建築需整修。
他說,他一直靠賣菜為生至今,而女兒在2至3年前也接手菜檔生意。
他表示,買菜的顧客可說是老街坊,除了兵如港,也有怡保各地的顧客。
曹家偉:檔臺太重無法搬至臨時巴剎
豬肉販曹家偉(43歲)表示,他從小就跟著爸爸來巴剎開檔,可說是在巴剎長大,如今由他接手豬肉檔生意。
他說,雖然怡保市政廳在數天前安排羅裡協助檔主運載設備到臨時巴剎,但一些已用了數十年的陳舊雪櫃和已鋪上洋灰的檔臺無法取走,所以感到有些不捨得。
他表示,本身原本只是希望裝修巴剎,不是興建新巴剎,但既然如今興建新巴剎已成為定局,唯有接受;根據觀察,新巴剎的豬肉檔口相當寬敞,也希望新巴剎能準時在2年竣工。
他說,由於還有一週時間進行搬遷,所以會逐步搬過去。
黃俊榮:希望數年後退休
豬肉販黃俊榮(63歲)表示,母親於60多年前開始賣豬肉,而他從小就跟來檔口,可說是睡在檔臺長大的,而他接手生意20多年了。
無論是母親或他都是靠賣豬肉養家,如今豬肉生意越來越難做,因為豬肉越來越貴,光顧者越來越少,許多人“找不到吃”,他也看著同行接二連三結業。
無論如何,他希望搬遷至臨時巴剎後,老顧客能繼續到那兒給小販們支持。
魚販張美玲(56歲)說,由於目前還有魚貨要來,所以週日會在兵如港巴剎做最後一天營業,雞檔和局部的菜檔如是。
她說,母親早在50年代就在巴剎賣魚了,而她小時候就來幫忙,自己也賣了40多年,如今兒子也幫忙賣魚。
她表示,對於暫時告別巴剎她抱持樂觀的心,並期待興建工程完成,重新搬回新巴剎的一天。
姚德成:小時候累了就這樣睡在檔臺下
鳳記糕餅檔主姚德成(52歲)說,媽媽是兵如港巴剎元老級小販,靠著賣糕餅養4名子女,而他本身是老大,從小就來幫母親。
他表示,對於暫時告別巴剎感到萬般不捨,因為這裡留下太多回憶,記得小時的他一早就隨母親來開檔,到了中午就是使用巴剎水喉沖涼後,換上校服搭校車上學校,累的時候就鋪床墊睡在檔臺下。
他記得該巴剎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輝煌時期,當時由於巴剎檔口應有盡有,而且有很多著名美食檔口,顧客很多,而且很多小販帶著小孩做生意,所以小孩也很多,他也時常和其他小孩拾吸水管、汽水瓶蓋和用塑料袋抓蒼蠅。以前巴剎旁有一個小草場,也是小孩們的遊戲之地。
無論如何,他說,人總是要迎向新時代,期待兵如港巴剎的復新,能在舊巴剎中樹立了一個良好典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