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0日訊)延宕已久的銀谷科技園(SVTP)土地糾紛問題出現轉折,隨著大部分農民與政府相關公司簽署協議書,如今已啟動退場機制,趕緊收成和拆除灌溉系統騰空耕地;惟有的農作物還處於生長階段,須等到12月才成熟,耕農希望獲得寬限,以免心血付諸流水。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獲悉,在這批超過120名受影響的農民中,約四分三決定讓步妥協,他們共有2個選項,分別是選擇特惠金,抑或以曾吉京丁地段替代,重新安置,惟大多數農民是挑選特惠金,第一批農民已在過去一個星期了簽署協議書。
至於涉及的土地是從拱橋延伸到瓜拉光,面積廣闊,從開墾至今已是歷經三四代人,也打造成為本地重要的平原菜產地;當地農民主要來自拱橋、瓜拉光和珠寶,所種植的農作物非常多元,包括玉蜀黍、蔬菜、沙葛、蓮藕和芽菇等,也有油棕園和進行養殖的池塘。
本報記者今天進入農業區採訪時,發現一些農民趁限時內進行最後一次收割,有的耕地已收拾乾淨。
劉大九:無奈選擇特惠金
農民劉大九(68歲)位於拱橋新村對面一段6英畝的礦沙地,目前在採收已種上四個月半的紅薯和沙葛。
他慶幸趕上收成期,但時間有限,須及時於11月中收成完畢和回收灌溉用途的塑料管,以及從河中汲水的水泵,難免感到緊張。
他說,現在的紅薯收購價低迷,估計約1令吉,今年最高價位是超過3令吉。
劉大九表示,今日是他簽下協議書的第五天,他和許多農民都是無可奈何選擇特惠金,所提供的是山邊斜坡地段,不適宜農耕。
談到往後日子有何計劃時,他坦言:“見步行步,再作打算!”
他提到,這段地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祖父從中國南來耕作開始,再傳到父親,繼而由他接手,如今38歲的長子也是務農維生,總共經歷了四代人,即將交出土地,內心不免萬般不捨與感到惋惜。
鄺國忠:作物成熟緩慢 盼獲通融
瓜拉光農民鄺國忠(44歲)在三個地段開拓了10座蓮藕塘和8座芽菇塘,蓮藕成熟期最早是12月中,芽菇則是趁明年1月農曆新年來臨前收取。
縱觀這一帶,也只有他仍堅持種植芽菇,他說,他今年栽植的芽菇數量比起往年減少了一半,鑑於近來天不作美,雨量增加,使農作物生長緩慢下來,恐怕會推遲兩個禮拜成熟,而且數量會銳減,惟恐來不及收成,以及遷移芽菇和蓮藕秧苗到新地段,令他憂心忡忡。
他說,到時候兩頭不到岸,不但損失慘重,所獲得的特惠金都無法負荷到投入的成本,因此希望得到通融。
“不少農民都是在等候年尾收割最後一批玉蜀黍。”
鄺國忠說,從父親開始,輪到他接替,迄今耕植了兩代人,超過50年;耕地原本是在九洞路旁,過後遷移到今天的水塘所在地。
謝國樑:有心理準備是最後收成
謝國樑(47歲)於9月尾在2英畝土地種下玉蜀黍,至今僅22天,需要等上一個月半才成熟;他已有心理準備會是最後一批收成,暫時還不曉得能否撐到12月中順利採收,也擔憂無法進入耕地,以致血本無歸。
“耕地是祖父和父親傳下,我屬於第三代,以往是種植蔬菜、木薯或芋頭,我在五六年前改種玉蜀黍。”
詢及日後生活有何打算或如何轉行,謝國樑不排除,在不得已下只好找一份工作。
黃瑞德:各造大致達成共識
首相打捫國會選區事務官黃瑞德受到本報詢問時,只是簡短地證實,各造大致上達到共識,進展正面,並希望最終能夠妥善處理,惟他不願透露進一步詳情,一切有待州政府或接手的政府相關公司公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