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关系,被邀请加入了多个不同的民间慈善团体和华团,并通过文字的力量,媒体的平台,以及人脉等,参与了许多筹募医药费、捐助生活费及各种各样的扶弱济贫的工作。
肯定的,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有意义的事,也给记者的工作注入了正能量。
ADVERTISEMENT
但是,所谓一种米养百种人,在进行行善工作的经验中,也遇上一些让人失望、不解、心凉,甚至是厌恶的个案。
如:“你们会捐我多少钱,为甚么这么少,为甚么别人获捐更多?”
“你们每个月就只捐我数百令吉,却让你们赚足了面子,还要登报纸及贴脸书宣传,真以为你们的数百令吉很大吗?”
“为甚么报纸登了,才收到数千令吉的捐款呢?”
当遇到类似的责问时,我与同道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先给予说明解释,如慈善团体捐你多少钱,是视你的情况或需要而定,再者捐或不捐,是由慈善团体决定。
至于登报与贴脸书的问题,事实上,一般团体在进行探访时会与受惠者说明,登报与贴脸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更多的是需要“交待”,包括向捐献善款的社会人士或组织会员交待。
另外,我会向求助者说明,刊登新闻后有没有人捐款,是人们的意愿,不会给予任何的“打包票”承诺。
对于遇上类似个案,我认为这些人的心态与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即认为别人给予的帮助是带有目的性的,因此他会认为别人或团体给予他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一种交易,你(帮助者)收获了面子、名誉或心灵富足,所以就应该无条件的给予。
是的,我们不能左右他人的想法与价值观,但他们的想法与价值观也不会左右行善者或团体的行善宗旨,即当我们有能力时,给予别人帮助,收获了心灵的富足,让正能量填满了我们的生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