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灾难管理中心以及社会福利局的数据,今年水灾累计受灾人数已达到23万5706人,成为我国史上受灾人数最多的一次。气象局的预测显示,可能还会迎来第二波水灾,因此尽管一些州属的灾情有所缓和,然而民众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上周,我在脸书上看到一段关于怡保美园红鹰园水灾的视频,画面中,受困的灾民正等待船只救援,努力搬离家中物品。视频下的一条留言让我深感震惊:“每年逢雨季就水灾,也许我们早该习惯了。”这句话引发了我深深的疑问:从何时开始,年末的水灾频发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了我们去习惯?
ADVERTISEMENT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水灾成了每年都需面对的困扰。每当季候风来临,暴雨和洪水似乎就成了“预定节目”,许多人仿佛已习惯了年末大雨过后的水灾,不再感到惊讶和愤怒。
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为什么人们会将水灾视作常态?有些人甚至衍生“每年都这样,也许早该习惯”这种接受灾难的心态,背后是对灾后恢复的无力感,也是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叹息,这种“习惯”背后反映出消极心态。
面对频繁的水灾,我们不能再依赖习惯和无奈的接受,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和改变。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洪水排水系统和堤坝建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个人和社区也应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应急预案和自救能力。灾后恢复不仅是物质重建,也是心理修复,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灾后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将水灾当作“习惯”去接受。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方案减少水灾影响,增强抗灾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习惯水灾”中走出来,不再让年杪的水灾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