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亦君令因补选而全国瞩目,它的位置处于金宝与打巴之间,是一个宁静的小镇。由于当地多年来无多大发展,许多年轻人都往外地发展,留在当地的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也别无所求,只希望当地基本设施能更完善一点,为选民带来方便。

亚亦君令于独立初期获得政府拨出土地给每户居民发展农业,加上适逢当时所种植的橡胶价格高涨,令村民的收入大增,享有“小金山”的美誉。
ADVERTISEMENT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与大部分村镇的情况一样,年轻人多在毕业后往大城市,例如首都吉隆坡及新加坡等地发展,目前仍留下的多是中老年一代,新生代多在外地打拼,假期或节日时才回乡。
亚亦君令州选区坐落在马登巴冷县,这个总选民人数为3万1897人的州选区,自前州议员希山沙鲁丁猝逝后必须进行补选,成了上半年霹雳州及全国各地政治人物聚焦的地点。
根据资料,目前亚亦君令州选的选民结构,有约60%马来选民,华裔选民占约22%,印裔选民约10%,原住民则是占了8%。其中,自2022年全国大选后,目前年轻选民占了约1万4800人,值得关注。
同样的,这里的选民诉求,也是在这次补选值得政府和各竞选政党关注的事情。
杨春松:种植业后继无人

亚亦君令新村村长杨春松指出,目前当地还是以园丘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有些种植业经营多年,但都面对没有年轻人接手的困境。而民众对于大环境的诉求比较多,尤其是政策和物价方面,地方上除了基本设施外,也没有太多的诉求。
他说,当地的基础设施,例如大路和路灯等需不时照顾及提升,而一些此前常出现闪电水灾的地方,例如新村及学校前方等,也已经获提升排水系统,情况大有改善。
刘峐廷:大集团挑战 小园主难生存

亚亦君令小园主公会主席刘峐廷(73岁)表示,他从10岁起就住在亚亦君令了,从50年代起,这里的村民因获得政府分发到土地自耕自种,进入橡胶黄金时代,大部分种植活动集中在华都牙也县(金宝从前隶属县属)与马登巴冷县的边界。
“70年代时,如果种植成功,还可申请获得地契。不过,近20至30年前,许多人开始改种植棕油,延续至今。只是现在许多园主都没有接班人,加上也面对来自大集团的挑战,小园主开始难以生存,多数不想继续做的都选择把园丘卖掉。”
他说,近些年来当地的种植地,也遭到许多外来人士来进行畜牧业,破坏了土地,影响了业者们的种植,这是必须获得政府和当局关注与正视的。
“这里越来越老化,附近也没有可吸引人留住的工业,年轻人不可能在这里生存,越来越老化,都往新加坡等大城市去跑了。”
他表示,作为大马公民及选民,华人当年中国飘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已在此生活和繁衍至第四第五代了,但如今许多人还把华人当作外来者,身分不获得认同。
他说,目前自己5个儿女全部都移民到澳洲了,他们一些以前在大马的学业成绩很好,但无法获得公平的升学和工作待遇,所以都往外国闯,如今生活和工作都很好,而且都是专业人士,在当地升学还申请到奖学金。
“他们都叫我移民过去,但我在家乡这里住得舒服,将来再看吧!”
阿鲁苏:基设服务须并重

从小在亚亦君令长大的印裔选民阿鲁苏(67岁)指出,他在退休前曾在马电讯工作了多年,在退休后留在家乡开了一个小油棕园,平时进入芭场工作,闲暇时帮忙照顾孙子。
他说,这里除了油棕业,其实没有其他产业发展,年轻人外流是司空见惯的,他的5名孩子中,其中4人就已经在吉隆坡工作了。他是在强烈要求下,最小的儿子才肯继续留在身边帮忙管理油棕园及照顾他的老伴。
他说,本地人只是希望基本设施能够做得完善,要有的服务和设施都需要有,让人出入及办事能更方便。
杜勇豪蔡晓翠:不求大发展 但求基设做好

游子选民杜勇豪(51岁)及蔡晓翠(46岁)夫妇指出,他们都在吉隆坡工作与生活,但与两名分别25及18岁的儿子都注册为亚亦君令区的选民。这次的补选,他们还在考虑着是否要回乡投票。
他们在清明时节回到家乡双溪古罗扫墓,受访时表示,亚亦君令区这个地方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发展,每次大选时都听到有人在喊口号,但实际行动却不多,即使如今团结政府执政了,还是没有看到有改变。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会往外发展,毕竟外面的机会比较多。
他们说,这次补选并不期望政府或有关当局带来太大发展,只是希望基本设施做好,包括如今亚亦君令大路的路况,窟窿和凹凸不平的情况必须改善,同时增设路灯,至少让道路使用者行驶安全。
杨洪燊:缺新兴商业活动

在籍大学生杨洪燊(25岁)表示,本身仍在金宝一所大学求学,攻读工商管理科系,并且即将毕业。他打算在毕业后跟随哥哥的步伐去外地工作,见识世界及累积更多工作经验。
他说,家乡亚亦君令这里的确没有什么发展,但基本设施算是令人满意,只是缺少了新兴的商店和商业经济活动。
诺阿兹莎:基设完善就满足了

从小在当地长大及生活的选民诺阿兹莎(55岁)表示,这里多年来都维持得差不多,许多村民都没有要求地方上有太大的发展,一般来说只要基本设施建设得完善,附近有便利店、医疗设施和食肆就已经很满足了。
在退休前经营食肆的她表示,本身有4名孩子,他们都留在亚亦君令区工作与生活,包括在油棕园和养鸡场打工,其中一名孩子也传承她的食摊继续经营。
“希望在补选胜出的州议员,能够继续提升这里的道路设施,包括路灯等。小村民在这里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求生活平稳,最好政府不要让物价再调涨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