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宝16日讯)培元独中2017年高中毕业生刘晟,在完成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六年本科学业,成功获选进入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医学院硕士课程。他昨日应邀回到母校,举办一场题为“升学与成长分享”的讲座,向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娓娓道来他从中学时代一路走来、奔向世界的奋斗旅程。
曾两度获“培元六大杰出生”殊荣
讲座中,刘晟坦言自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生,从初中起便参与了各类课外活动与组织,包括担任篮球队队长、田径协会副主席,以及校园报报看的队长等。他也是多媒体协会的创办人兼主席,活跃于校内外多个球类项目,并曾两度获得“培元六大杰出生”的殊荣。在高中阶段,他由文科班转入理科班,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充实且令人难忘的学习时光。毕业后,他还曾短暂回到培元担任教学助理,协助母校教育工作。
ADVERTISEMENT
失败进入中国前五医学院
谈及升学的抉择,他提到,由于高中时期过于投入课外活动,统考成绩表现中等,未能成功申请进入中国前五的大学医学院,因此最后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同济医学院。然而,这个起点并未阻止他继续追求卓越。进入大学后,他开始积极规划未来,并投入大量时间申请各类交流与科研项目,逐步为申请世界顶尖大学打下基础。
大学六年间,他除了在医学课程中深耕,也积极涉猎科研项目。他曾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参与心血管相关的寒假科研实习,并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行银屑病的暑期研究。此外,他也曾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群与癌症治疗交流项目,并参与胸外科癌症的研究,包括肺癌与食管癌。刘晟表示,这些经历让他发掘自己对医学研究,尤其是癌症治疗的浓厚兴趣。
曾被迫上2年线上课程
刘晟的留学生涯也充满挑战。他提到,在冠病疫情爆发期间,他曾被迫在马来西亚完成长达两年的线上课程。彼时,由于教学平台尚不完善,作为留学生的他不仅需克服课程上的难题,也积极协助学校建设更高效的线上学习系统。正因为他的技术专长和主动性,他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并在复课后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也正是在这段网络授课的时期,他与同伴一同创立了“马来西亚国际医学生协会中国分会”(MMIC),成为创会成员之一,协助更多同样身处困境的留学生互相支持、共享资讯。这段特殊的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沟通与组织能力,也令他更加坚定日后投入国际事务的意愿。
活跃于多个组织与志愿服务
除了学术方面,他还活跃于多个国际学生组织与志愿服务。包括担任亚洲医学生协会中国分会的执委、湖北省武汉市马来西亚同学会校代表,并参与如国家公园犀鸟保育与登嘉楼海龟保育等志愿计划,亲身体验环保工作。他表示,这些经验不但丰富了视野,也强化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在分享中,刘晟特别强调“心智模型”的建立。他认为,一个人要走得远,首先需要设定明确且可行的目标,其次要善于规划路径,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挑战,直面失败。他引用“Batman Theory”说明目标设定的清晰度会影响执行力,并提倡“学习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坚持“做正确的事”,而非追求短期结果。

鼓励学弟妹要相信过程
他鼓励学弟妹们要相信过程,就像他从2024年7月开始申请研究生,直到今年3月才收到哈佛录取通知。在这段漫长的等待中,看不到结果,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准备,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刘晟的分享不仅聚焦于学术成就,更以他亲身走过的道路鼓励学弟妹勇敢探索、主动争取。他说,很多资源与机会并不遥远,只要愿意尝试,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他也勉励同学们多阅读、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并尽可能“走出去”,通过与优秀的人交流,拓展自己的世界观。
校长刘婉冰致词说,刘晟的经历充分展现了“玩得尽兴、学得认真”的人生哲学。她鼓励在场同学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胡苏安:与刘晟理念不谋而合
培元独中董事胡苏安表示,刘晟是他的学生,同时也是他的学弟,因此特别邀请他回校与学弟妹分享这段不平凡的求学经历。
他分享自己学生时代非常热爱篮球,甚至代表学校全国比赛,我打篮球可以打到全马走透透。但打完球回来,功课一定要做完。”这正好与刘晟所提倡的“玩得尽兴,也学得专注”理念不谋而合。
他也谈及自己大学毕业后,申请多所国外大学,只为和妻子陆瑞玲能一起赴海外升学,最终成功以奖学金双双进入苏格兰大学攻读博士。即使在台湾和苏格兰求学期间,他也代表大学参加篮球校队,面对身材劣势,他靠“快、狠、准”的打法突破难关。他借此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就能克服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他分享了自己在新加坡的科研工作经验,他曾发表多篇文献,并创立世界卫生组织药品分析中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教授们合作研究,后来受邀回到母校掌校,是出于对母校的感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