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前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路死谁守”的事件,让“路杀”(Roadkill)问题重新成为关注和热议的课题。一头小象在穿越东西大道时被撞身亡,而它的母亲久久不肯离去,守在孩子身旁,这幕被路人拍下后在社媒疯传,令人动容。
更令人揪心的是,事故发生的当天正值母亲节,母象如同所有失去孩子的母亲一样,情绪不稳,定定站在罗里旁,救援人员为安抚它,不得不注射三支镇定剂,才得以将母象带离现场。
ADVERTISEMENT
据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公布的数据,自2020年至今,全国共有2361只野生动物命丧公路。其中,以彭亨占最多,达765宗、霹雳478宗,而吉兰丹则有224宗;当中,野象共有8宗死亡案例,分别是2020年1宗、2021年和2024年各2宗,而2025年至今已有3宗,包括网传小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条又一条性命的终结,也是显现了一片片生态系统的裂痕。
还记得多年前,一头老虎横跨南北大道遭撞毙同样引起社会轰动,然而,当舆论热度退却后,保护机制未有显著提升。如今,小象的悲剧再次敲响警钟,让动保组织、专家学者和网民促请有关单位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仿效外国建立实用的动物天桥、建设减速路墩,以减少野生动物横越马路的风险。
野生动物保护局也在这期间加强宣导工作,不仅推出列表呼吁道路使用者减速慢行、留意野生动物出没的标志、增强对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敏感度,以及勿挑衅野生动物等,也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安排受训的大象亮相,借此拉近民众和动物的距离,从教育层面培养爱护生命的意识。
路死谁守,不仅是追问,是深刻召唤,从拟定政策的决策者至执行部门,再到道路使用者和普通民众,都是守护生态链的关键角色,守的应当是未逝去的性命,而不是重演母象的“永别守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