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时事焦点

|

大霹雳焦点

发布: 6:32pm 30/07/2025

原住民村

马中友好协会

中国留学生

竹筒饭

原住民村

马中友好协会

中国留学生

竹筒饭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众交流生与原住民一起煮好午餐后,一起聚餐。(刘剑英摄)

(怡保30日讯)36名在大马的拜访,与当地原住民一同煮食、聚餐、跳舞、歌唱,互赠包子和木薯,体现马中友好与交融。

主办主题为“青年共融,命运共同”的马中青年交流活动,获中国驻马大使馆支持,霹雳妇女关怀协会联办。

ADVERTISEMENT

参与这项交流活动的除了有修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还有从中国前来的学生,他们分别来自10所大学与学院,包括马大、博大、国大、思特雅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分校、昆明理工大学。

他们从7月27日至8月2日在霹雳州展开为期7天的交流活动,行程包括参观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国油大学、锡矿博物馆、游览怡保市中心、拜访原住民村、参观凯利古堡、江沙手工艺中心、陶葫芦陶瓷中心、文化遗产村。

他们也和苏丹阿兹兰沙卫生部医疗培训中心的学生进行体育友谊赛和烧烤晚会,他们也将穿上马来传统服装,参与马来婚礼仪式。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原住民穿上传统服装亮相,让交流生对他们的文化与艺术感到赞叹。(刘剑英摄)

今日他们拜访了波士拉雅原住民村(Pos Raya),与当地居民一起烹煮传统食物,中国学生也特别制作了包子,并包入以道地食材调制的馅料,象征着马中共融。

中国学生们也为村庄的礼堂绘上以竹子为主题的壁画,竹子在原住民的生活起居和文化风俗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同的,竹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竹为题象征着马中之间寻求共同之处,谋求共同发展。

他们也和原住民共餐,尝试了各类传统食物,也欣赏原住民的音乐与舞蹈演出,学生们不但和原住民们共舞,也尝试演奏原住民乐器,和乐融融。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李少恒(前排左一)亲自炮制代表着马中共融的包子赠予原住民,而原住民也回赠传统木薯竹筒饭。前排右一为村长阿育。后排左一为黄振隆,右一和二为霹雳妇女关怀协会主席诺兹达和霹雳州酋长祖基费里。(刘剑英摄)

马中友好协会副秘书长黄振隆表示,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与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该会每年都积极举办马中学生交换与交流活动,着重在让学生融入本地民众的生活环境中,达到更深层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交流与理解。

他说,除了促进文化的传播,也推广本地的旅游景点,尤其配合大马旅游年,该会也正计划将文化与艺术旅游团带入大马。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姚鹏宇:目前在拉曼大学修读传统中医学博士课程。

姚鹏宇目前在拉曼大学修读传统中医学博士学位,他说,大马的传统医学相较其他国家更丰富,涵盖了中医、马来传统医学和印度医学。

他说,大马的传统医学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世界上有很好的影响力,而且大马也是一个医疗旅游国家,因此,他选择来到这里学习传统医学知识、文化和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刚发布了传统医学的新战略,未来全世界的传统医学都为这个方向做努力,因此,我到这里学习,响应了传统医学走向世界,我也在这里受益良多,我有很多学术成就都在大马取得的。”

“我是第一次参与这种交流活动,来到这个村庄,我发现这里的丛林里面其实也有很多草药,值得去看和学习。”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王婧丽:协助中国学生更深入了解马来西亚社会。

王婧丽是一名巫裔,在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修读英文系,她今年5月时透过马中友好协会远赴中国贵州参与交流活动期间,受到了中国学生的热情对待,得知有交流会便主动报名参与,希望能尽地主之谊。

她说,她的父母很希望她和兄弟姐妹都懂中文,因此,让他们读华小,她大学的辅修学科也是中文。

“小时候很讨厌(学中文),因为很辛苦,很多功课都不会做,但现在很感恩,因为学会了中文,可以和很多中国人交朋友。”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参与交流的留学生向原住民学习演奏传统乐器。(刘剑英摄)

她此次主动参与马中青年文化交流会,是希望借由自身语言与文化背景,协助中国学生更深入了解马来西亚社会。

“我去中国时,他们很热心地带我们认识当地文化,这次我就当“小导游”带他们认识马来西亚,介绍原住民文化。”

她说,她住在话望生,附近一带有不少原住民村落,对于他们的文化有基础的了解,此次参与活动能协助向来交流的中国学生讲解。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余涵:人生中的第一段跨国文化交流之旅。

来自中国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大四生余涵表示,这是他人生首次出国,更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段跨国文化交流之旅。

初来乍到的他,曾担心语言不通会成为交流障碍,但意外的发现,这里的民众不仅热情友善,许多更能以流利的华语沟通,这份熟悉感让他“宾至如归”。

当走进波士拉雅原住民村时,眼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并未让他感到隔阂,反而激发他更多的尊重与好奇。

“我认为他们都是属于马来西亚同胞的一份子,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所以我来到这里后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尊重他们的文化,不打扰、不干涉。”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交流生体验用竹筒吃饭。(刘剑英摄)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大伙儿一起抬榴梿,准备大快朵颐。(刘剑英摄)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交流生合力完成以竹子为主题的壁画,象征着马中之间寻求共同之处,谋求共同发展。(刘剑英摄)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交流生向原住民学习烹煮传统竹筒鸡。(刘剑英摄)
中国留学生访原住民村 共餐共舞展现友好共融
李少恒(右)忙着搓面团,制作包子和馒头。(刘剑英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