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寻踪︱舶来品老字号 广联兴洋货店将熄灯




ADVERTISEMENT
在江沙大街矗立70余年的广联兴洋货店或将在今年结束营业,这家从1947年开业至今的老店,见证了马来亚独立、国家经济发展与消费习惯的变迁,最终不敌电子商贸与时代洪流,成为又一家走入历史的传统店铺。
对于许多老顾客来说,这不仅是一家店铺的消失,更是一段集体记忆的终结。这家由明源芳创立的店铺,不仅是江沙最早的舶来品专卖店之一,更承载着三代人的心血与记忆。

明福和:店内陈列保留英殖民风貌
现年70岁的店主明福和回忆,其父亲明源芳年少时与兄弟曾就读槟城钟灵中学,1941年因日军南侵被迫中断学业。战后,明源芳变卖祖传橡胶园,于1947年在江沙大街创立了这家专卖舶来品的店铺。
他说,当时江沙大街已有两排店屋,街上偶见牛车运送木材,能开车的人非富即贵,“非常威风”。大钟楼附近曾有一座喷水池,如今市集也已拆除,变成休闲场地。

他指出,其父亲二十多岁从万浓老家来到江沙创业。当时店内陈列橱柜至今未换,保留着英殖民时期的样貌,主要销售进口运动用品、皮鞋、衬衫及钢笔等舶来品。他形容父亲因店铺地基较高被老顾客昵称为“Panjang”,成为当地特色地标。
“那时候店里卖的都是进口的运动用品、皮鞋、衬衫和钢笔等。”明福和指着店内斑驳的木质橱柜说,“这些柜台从我父亲开店用到现在,已经77年了。”

以手工羽球拍织网服务闻名
身为长子的明福和在崇华学校毕业后,原计划赴台深造,但最终遵从父母意愿,22岁接手家业。如今子女皆在吉隆坡、新加坡发展,事业有成。明福和长期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广西会馆、崇华小学家协理事和校友会理事等职,秉持回馈社区的精神。
他谈到,店铺以手工羽球拍织网服务闻名,尤其在1992年马来西亚羽球队夺得汤姆斯杯时,每日需处理上百支球拍。他比划着拉线的动作,“从早忙到晚,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然而如今经济下行,每个行业都难逃影响,他也不例外每日仅接获2至3支球拍,生意大不如前。谈及结业决定,他难掩不舍的说,其已停止进货,现仅剩羽球相关存货,坦言卖完就不再补货。面对租金从1200令吉飙升至2400令吉、电子发票政策实施及年轻顾客流失,老一辈业者力不从心,今年应该结业了。
他感叹到,羽球运动成本攀升,一桶球价格突破100令吉,球友消费转趋谨慎。现在一天只能接到两三支球拍要织网,租金却一涨再涨,况且年轻人都在网上购物了,我们这些老店也该退场了。

他特别提到父亲对钓鱼的热爱,父亲经常带着兄弟去霹雳河钓鱼,最远会乘船到20公里外的上游。他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父亲跟一条硕大的独木鲤合影。那时候河里的鱼又多又肥,吃不完的就送给邻居。
“半个世纪前,江沙大街后的江沙河与霹雳河水波荡漾,鱼虾丰饶。父亲常带着捕捞的河鲜归家,母亲便将其烹成满桌佳肴。那时独木鲤尚常见,而今已成稀罕物。偶有渔获过剩,父亲会拿去巴刹售卖,但小贩压价至每斤30仙,几次后他便不再计较,转而赠给亲友。”

1967年大水灾淹没店舖
1967年那场大水灾,淹没了江沙的街道与店铺。当时年仅五年级的他目睹家中店铺几近没顶。所幸家中备有一条小船,全家人从窗口爬出,连夜将楼上的货物运至店对面的政府宿舍山坡。疲惫不堪的一家人直至天亮才去查看囤放的货物,却发现大部分早已被人顺手牵羊,损失惨重。这场灾难成了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他还说,1970年代苏丹依德利斯的时期,每年苏丹诞辰的王宫嘉年华是江沙最盛大的庆典。嘉年华为期一月,王宫灯火通明,宛如不夜城,向民众敞开大门。他回忆中学时曾与同学结伴去凑热闹,夜晚的节目吸引人潮涌动,街上的人摩肩接踵,酒店餐馆家家爆满,连街边小贩都生意兴隆。
他补充,许多外地人专程赶来,尤以霹雳北部居民为多。狂欢至深夜的民众若赶不上末班车,便索性在店铺前的五角基露宿,待天明再返家。那些年的王宫嘉年华,不仅是王室的庆典,更成了整座城市的集体狂欢,承载了一代江沙人的热闹与温情。

“我父亲的爱好没有遗传给我,我反而喜欢田径比赛和打篮球,还曾经代表过学校到怡保比赛。我拿手项目为100公尺、400公尺及800公尺,中学毕业后就全心全意跟着父亲学做生意,再也很少去碰这些运动。”
他卸下店主身分后计划与老伴旅游。随着老店熄灯,江沙大街又少了一处承载集体记忆的角落,也映照出传统行业在时代更迭下的缩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