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记者心视线

发布: 4:27pm 29/08/2025

自杀

悲剧

霸凌

心理健康

困境

自杀

悲剧

霸凌

心理健康

困境

张慧莹 | 多方携手构筑坚实防线

文:张慧莹

近期数起青年疑因被的发生,犹如沉重警钟,震动社会各界并激起热烈讨论。报道刊出后,人们在各大媒体留言区下的留言两极分化。

部分人表达惋惜与哀悼,呼吁社会多一份关怀,另一部分则直斥霸凌者冷血无情;亦有许多人认为受害者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ADVERTISEMENT

霸凌并非今日才有的现象,而是长久潜伏于校园与社会的阴影。值得深切反思的是,昔日青年或许选择隐忍与自我消化,如今却屡屡传出疑因霸凌而轻生的悲剧。这并不是一代人坚韧或脆弱的差别,而是现实所敲响的警钟,不仅是青少年的承受力有限,更凸显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口,学校、家庭教育,以及资源的不足。

青少年处于心理与人格尚未成熟的阶段,对外界评价与人际关系格外敏感。学业压力、同侪关系、家庭期望等因素,同时压在他们身上,一旦缺乏适当的情绪疏导与支持,容易放大挫折感,陷入孤立无助的处境。相比成年人,青少年尚未建立起稳固的心理调适机制,当情绪无法排解时,或做出极端之事。

有的孩子在情绪低落时,不敢或不愿向父母倾诉,以致父母难以及时察觉异常,错失干预的契机。

校园生活堪比社会缩影,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交织其中。教师虽肩负教育与守护的责任,但受限于时间与精力,难以面面俱到,对每一名学生的处境与情绪做到全面关注。

心理健康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当代社会面对青少年问题时的一大缺口。许多学校虽然设有辅导老师,但碍于人手有限,难以全面覆盖学生的需求;而政府医疗体系,心理科与精神科资源稀缺,等待时间或数周甚至数月,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与此同时,部分家庭对心理健康存有偏见,导致孩子即便出现异常,也未能及时寻求专业协助。种种不足叠加,使得青少年在遭遇霸凌或情绪时,往往陷入无处求助的孤立处境,加剧了他们的无力感。

要遏止悲剧重演,社会各界须共同承担责任。学校建立更完善的反霸凌机制与心理辅导网络,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支持;父母加强陪伴与沟通,成为孩子最稳固的后盾;政府推动心理健康资源普及与政策落实,让专业援助更易于获得。

唯有多方携手,才能为青少年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他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