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美化动起来 | 转型成功 渔村逆袭 十八丁 变身 生态游热点




在三十多年前,十八丁与国内无数渔村一样,是一个静谧低调的沿海渔村。村民多以出海捕鱼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朴实生活。
ADVERTISEMENT
然而,随着近十多年来生态旅游在大马迅速崛起,十八丁凭借优越的天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一群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推动者,成功从默默无闻的渔村跃升为享誉全国的生态旅游热点。
历史可追溯至1850年代
十八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50年代。当年,大批南来的华人移民首先在老港或十八丁登陆,再转往峇登,随后步行至吉辇堡投入采锡矿的浪潮之中。1952年,十八丁正式被划为新村,自此踏上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百年前,当地居民已利用沿岸茂密的红树林烧制木炭,为生活提供燃料。二战期间,日本公司协助村民兴建炭窑,从此开启了十八丁长达数十年的炭窑历史,也让这里成为全国炭窑最集中的渔村。
拥全球最完整红树林保育区
十八丁更坐拥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峇登红树林保育区。这片保育区占地约400平方公里,是全马半岛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区。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成为十八丁生态旅游发展的“黑金催化剂”。

十八丁的崛起成为国内外注目的生态旅游点,“看·见十八丁”民间组织功不可没。自2018年由时任州议员蔡依霖创办以来,该组织持续推动环境保育、美化工程与文化复兴,包括复兴传统“染涩”技艺,以及将旧巴士站改造成“火车头巴士站”,成功让十八丁成为持续闪耀的生态明珠。
庄白祺:“地方故事”走向“共创未来”
总协调庄白祺指出,组织通过举办工作坊、圆桌对话与永续发展议题讨论,激发社区共识,让十八丁从“地方故事”走向“共创未来”。
她形容:“十八丁不只是生态旅游胜地,而是一座活生生的户外课堂─‘社区就是教室,大地就是我们的课堂’。”
她表示,10年来,该组织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步凝聚起社区的力量,为十八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指出,10年后“看见十八丁”转型为“再·看见十八丁”,并将以永续三部曲─“共感共识、共事共愿、共创共志”继续前行,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扩展红树林产业价值链,并迈向国际舞台。
蔡函伦:推动环保及生态教育见成效
“再·看见十八丁”主席蔡函伦表示,早期的活动以生态教育为主,举办生态生活营,通过教育扎根及环保意识等,让孩子和青少年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
他指出,参加生活营的学生在数年后,许多都成为组织的小助手,这些学生今后会是接班人,让十八丁的环保及生态教育,得以延续。
蔡函伦说,10年的努力已起立竿见影成效,村中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当在涨潮时,曾满布垃圾,包括塑料袋、保利龙及保鲜盒等的河流及沟渠,如今已减少了八成以上,让十八丁的面貌焕然一新。
“当十八丁不再是垃圾处处可见后,这个渔村便自然而然的美丽起来,也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客前来观光。”

在50至60年代,渔民在寒夜出海时,常穿上以红树皮汁染制的“染涩”水衣水裤抵御海风与海水,这项技艺曾一度失传。
如今,“看·见十八丁”重新找回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将染涩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制作成衣裤、包袋、环保袋等创意产品,让古老智慧以全新面貌重返公众视野。
吴恬盈:还原失传“染涩”技艺
致力于推动“染涩”的“看·见十八丁”秘书吴恬盈说,“染涩”是十八丁的瑰宝,如果在时代前进中消失,会非常可惜,因此决定还原这项技艺,让传统技艺再绽光芒。
她指出,“看·见十八丁”不仅举办工作坊,还成立了社区空间,开设缝纫课程,鼓励村中妇女与年轻人参与其中。

“我们除了主办工作坊传授染涩的方法,也制作了许多的产品,包括衣裤、手提包及环保餐具袋等,并注入了许多新的新的技艺,如采用叶子托印等,让染涩更多元化。让染涩服饰不仅是衣物,更是一段渔村记忆的延续。
黄媛香:旧巴士站打造艺术地标
十八丁村长黄媛香是该村的首位女村长,她身体力行带领社区提升家乡的设施及进行美化,让十八丁成为一个亮眼的渔村。
她表示,最新落成的“火车头巴士站”便是“再·看见十八丁”与社区携手打造的公共艺术地标。
她说,旧有的巴士站已年久失修,“再·看见十八丁”统筹人庄白祺过后建议把修缮巴士车站改造成为公共艺术项目,把巴士站转为火车头巴士站,这项计划也获得了房地部的拨款及太平市议会的同意。
“这项计划获得十八丁各界的支持及通力合作,船厂东主将收藏了数十年的全马第一条铁轨的部分铁轨,作为火车站巴士的铁轨。而打铁师傅也协助打造了一个仿真的火车头。”
全马第一条铁路建于1885年
黄媛香说,太平至十八丁的全马第一条铁路于1885年建好,虽然铁道过后已被拆除,但火车头巴士站让这份珍贵的历史留住,象征十八丁作为我国首条铁路起点的历史地位。
她表示,从将巴士站转为火车头巴士站的过程中,许多居民及艺术界人士都挺身而出给予协助,让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通过美化让更多人看见十八丁。
“火车头巴士站在提升后,除了为居民及旅客提供更佳的侯车体验之余,也成为讲述十八丁铁道故事的载体。”
她指出,该站结合了当地珍贵的铁道史与艺术创意,既改善交通设施,也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新焦点。

戴汇霖:太平国州议员皆力挺
拉律峇登新村发展官戴汇霖说,虽然十八丁州选区及武吉干当国会选区的国州议员并非来自昌明政府,但太平区国州议员都给予十八丁大力的支持。
她指出,近年来,太平国州议员通过各种管道,包括从工程部获得178万令吉铺高十八丁村口的道路,以免当涨潮时小型车辆无法进出十八丁。
“此外,通往数个炭窑的三井路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也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拨款维修,以方便旅客前往炭窑观光。”
提升天桥成实用及观赏价值
戴汇霖说,十八丁衔接过港的行人天桥最近也获得全面修复及提升天桥结构与照明设备,使天桥更内实用性及观赏价值。
她表示,天桥装置了五颜六色的灯光,在夜间散放七彩灯光,成为了游客打卡的景点,为迎接2026大马旅游年打下基础,让十八丁这颗“海岸明珠”更耀眼动人。
十八丁的成功转型,不仅是一座渔村的逆袭,更是一场民间力量与自然共生的典范。从红树林到炭窑,从染涩技艺到火车头巴士站,十八丁融合了历史厚度、文化温度与生态深度,谱写出一首永续发展的动人乐章。
“看·见十八丁”10年的耕耘,点亮了社区的希望,也为马来西亚生态旅游树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标杆。未来,十八丁不仅是旅人眼中的秘境,也会是青年返乡创业、共创永续未来的沃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