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菜业陷十年最糟行情 菜农商吁吃本地菜“救市”



(怡保21日讯)本地菜业正面临十多年来最严峻的寒冬,自大半年前起市场转淡后一直低迷至今,原预计年杪进入雨季,收成减少能带动需求,有望推动行情回温,岂料消费者买气疲弱得反常,菜农与蔬菜批发商纷纷叫苦连天。
菜业业者指出,整体市场买气自去年起明显萎缩,并持续至今,情况极不理想,为十多年来所未见。眼看市场回暖遥遥无期,业者呼吁国人多食用本地蔬菜,给予本地农民支持。
ADVERTISEMENT
业者反映,蔬菜市场有价无市,不仅零售商取货量大减,上门顾客也锐减。部分业者为减轻成本压力,只好在淡市时被迫休市。

金马仑农业协会主席钟南丰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表示,自农历新年后的三、四月起,蔬菜市场持续低迷,即使开斋节和屠妖界期间亦未出现抢购潮,连向来被视为“小旺季”的11月也毫无起色,是十多年来未见的不寻常现象。
他说,金马仑约种植30至40种蔬菜,各类蔬菜向来有各自的旺淡季,不会出现全面低价或高企的情况。即便涨跌各占一半,农民仍能维持收入,但如今几乎所有蔬菜齐齐跌价,让菜农叫苦连天。
他指出,目前金马仑较多产量的是菜心和叶菜,部分小农民也开始种植生菜、香胆、茼蒿等,为新年市场做准备。
他披露,在日前与金马仑农民召开会议时发现,市场上的进口菜日益涌现,大部分来自中国、越南和泰国。本地产量不足固然是主因之一,但业者希望政府能加强进口管控,以免大量进口冲击本地蔬菜市场。

“我们理解,农业部的首要关注是让百姓能够吃上便宜菜,因此每当某种蔬菜价格攀升至高峰,就会从国外输入,然而过量进口将打乱市场供需平衡,压低本地蔬菜价格,直接打击农民生计。”
他认为,马来西亚作为农业国,农业产业链十分庞大,除了蔬菜也涉及肥料、纸盒、运输、汽车工业等领域,政府应加以关注,并探讨设定进口蔬菜上限,以免市场供过于求,压垮本地菜价。
他说,与其不断透过进口蔬菜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不如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鼓励更多人投身农业。以金马仑得天独厚的耕种条件,只要农民福祉受到保障,年轻人自然愿意接班,否则将不利国家粮食安全。
他指出,首相早前鼓励国人食用本地牛油果,除了沙巴,其实金马仑也具备种植牛油果的条件,部分农民已开始利用空地种植以增加收入。他希望政府继续推动类似政策,鼓励农民继续耕种,甚至未来有能力出口,提高国家收益。

近打菜业公会主席何德发表示,近两三个月来大马巴刹陷入淡静,人潮相比昔日少,零售商和菜贩的取货量减半,消费者买气亦疲弱,是近几年最糟糕的情况。
“从零售商拿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反映出当前的蔬菜市场冷清,比去年更差。菜贩告知,巴刹人潮大不如前,销路不佳使他们不敢大量进货,以避免亏损。”
他指出,近年来出现部分供应商绕过批发商,直接供菜给零售业者,把菜直送至巴刹、餐馆、杂饭档,严重打击蔬菜批发生意。
他说,连日来下雨导致豆类产量大减,价格翻倍上涨,惟由于蔬菜价格向来大上大落,相信短期内会恢复正常水平。至于叶菜如菜心、小白菜的价格则维持低价;进口的西兰花、包菜花、红萝卜及葱头则因供应较少而涨价。

近打菜业公会总务李顺发指出,近来蔬菜市场有价无市,批发商面对市场难以消化、零售商大量减少取货的困境,倍感压力。
他认为,霹雳州人口老化,年轻人外流及不爱逛巴刹,加上如今住宅区菜店林立,导致民众较少前往巴刹采购,间接影响批发商生意。
他说,大马巴刹的批发商除了供货给巴刹菜贩,也为太平、北马、吉隆坡的零售商供货,但生意额远比过去低。
他披露,目前大马巴刹许多蔬菜批发商每周休业两天,即星期三及星期六,星期六为例休;星期三则一向淡市,开市就要支付人工等费用,若没客上门反而亏本,因此很多商家宁可休息,减轻营运成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