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平衡

4天前
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戴起了眼镜。但如果要追溯到哪一个年纪开始的,记忆却已模糊。若以10岁为起点,到目前也已超过30年。 还是小孩的时候,换眼镜这件事总不那么容易顺遂。家乡是没有眼镜店的小镇。通常我们都会全家出动,浩浩荡荡出发至大约50公里之外大城市里的眼镜店。旅程的欢乐程度取决于换眼镜的原因。假如把换眼镜形容成一场灾难,那么起因就可以是天灾(例如,近视加深)或人祸(例如,眼镜被折断)这两大类。前者而言,从一开始爸爸妈妈是和蔼可亲的,旅程也许还会穿插一些商场购物的行程,或顺道探访在城里的亲戚。至于后者,甭提损坏眼镜后先惨遭的打骂念叨,旅程往往就是速战速决。但无论哪一类,终究还是父母对我们的爱与付出。当自己开始赚钱后曾经迷惑于各种各类的镜框镜片,直至有生活的阻力后才觉得这笔开销能省则省。 自己舒服时 最自在最自信 一直觉得眼镜这东西是虚幻世界里很微妙的物品。它可以很平凡不起眼,但又可以是举足轻重的东西。少了它,很多画面看起来就少了那么一点丁的平衡感。想像《Men in Black》这电影系列里的黑衣警探只是穿了黑色西装但没有墨镜会是如何。在《Breaking Bad》里饰演化学老师的布莱恩·克里斯顿,眼镜就成为他为人师表的刻板印象。当然后来的故事,眼镜下的眼神就另当别论。论漫画的话,想到的会否是那个绑着蝴蝶结,突然来个凌厉的眼神并推一下眼镜,镜片还要是会呈现闪光,接着就破了案的柯南。还是,哪一位拿下眼镜就会射出镭射光的超级英雄?当然,也没有忘记超人没披上披风的时候也是戴眼镜的上班族。 影视世界的编剧也总喜欢让眼镜变成拥有魔法的物品。戴上眼镜的小子往往温文尔雅;脱下眼镜后的斯文人却可以刹那变成变态杀手。戴上和脱下眼镜的女生总会有个反差——要不从呆萌邋遢的人变成眼睛会说话,连眼珠里也有星星;要不就从严谨干练的角色,拿下眼镜后仿佛也移除了武器,变得完全没有杀伤力。 现实里当然会有似曾相识的例子。中学时期戴厚重镜片框框的女孩,出来社会舍弃眼镜后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说件很羞愧的事,我曾经因为这个“没有眼镜会变美”的迷思,年轻时只要有需要“盛装化妆”出席的活动都会换上隐形眼镜。可是东施效颦,有些事情并非只是有无眼镜就能改变的事实。后来才知道,学会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出席,其实最自在也最自信。 话说最近,在某部韩剧里,男配角总喜欢用中指把眼镜往上推来乔正它的位子。看到那动作的时候,我总会心一笑。心里纵然知道这动作不礼貌,但也好想可以在生活不如意时来这样一次,假意且狠狠地用中指把眼镜推上去后,抬头挺胸,大步阔前。
5天前
据说古希腊底比斯有个女首狮身的怪物,经常阻拦过路行人说谜语。若是说不出谜底的,就会被吃掉。有个谜语是:“什么东西早晨用4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晚上用3条腿走路。”最后,这个谜语被一个叫挨迪帕斯的人揭开了谜底,他对怪物说: “答案是人类。因为人生有3个阶段,小时候我们用双手双脚在地上爬行,长大后我们用两条腿走路,年老时步履不稳,我们得握一支手杖。” 不错,埃迪帕斯答对了!怪物听了之后,气急败坏地就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活活摔死了。据称这则传说乃是出自荷马的史诗里。 真没想到手杖与老人竟然有这么“亲切”的关系。 “咦,你不用拿手杖了?太好了!看到人家手里拿着手杖,总觉得怪怪的。”有天在早市里遇到一个老相识,她一见我两手空着,关心地问,我回报一个不置可否的微笑。自去年动过膝部手术后,为了行动上的方便,有过一段时间,手杖不离身,一是担心跌倒;二是怕被人撞到,无形中手杖成了另类的“护身符”。 说真的,第一次拿着手杖在公共场所出现时,心里多少有点别扭和不自在。对一个平日不敢说健步如飞,但行走自如的我,一时难以适应。可是,我必须借助它才能尽快恢复行走的功能,幸好心理很快就平复、接受了。而且发觉手拄拐杖的人,还可以得到不少的便利和优待,无论是排队或是搭乘公共交通。上车时,若是车间客满,总会有好心人“醒目”地让座,尤其是看到我这么一个满头白发,又扶着手杖的老人,恻隐之心总是随时出现的。 手杖是古代文化之一 在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作品里,常不乏手杖的描述。例如杜甫〈暮归〉中的“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仗藜。”,苏东坡的〈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原来写自己用拐杖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化特色。古人常用手杖作为行走的辅助工具,至今依然。细看一些山水写意画,也不乏穿插手扶着手杖的老者,虽然看不清面目,大有画龙点睛之妙。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年长者,常借助手杖保持身体的平衡,手杖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恩物。有支手杖傍身,心理上确实笃定很多。不过,也发现周边一些年长者对手杖相当抗拒,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肯拿手杖,尤其是出现在公众场合,认为有失体面,担心接触到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在香港时,发现随处都可以看到拿着手杖的长者,其实这纯然是一种心理作祟,谁在意你呢? 手杖,被视为具有多种象征意义,例如权势、威严和智慧等。在一些旧西方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所谓绅士,穿戴笔挺、昂头挺胸,手拿手杖,威风八面、气势昂扬,手杖,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种饰物,也代表着权威和地位。这倒让我想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两个最具代表的女性,《杨家将》里的佘太君、《红楼梦》里的贾母。当她们不高兴或有所指示时,就会将手杖狠狠地在地上噔噔两下,表示自己的愤怒与不满,站在一旁的,噤若寒蝉,俯首听令。当然,她们所持的,并非一般的手杖,而是精制的,上头不仅雕龙刻凤,还加上其他的饰物,甚至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目前的手杖,无论是设计或材质,都与以往大不相同,轻巧之余,携带方便。例如有用木材的、铝合金的、碳纤维的、塑料的、不锈钢的,真是琳琅满目,当然,价钱不一,任君选择。现在的我,虽已弃仗不用,然而,一旦外出远门,还是不忘将手杖折叠起来,小心收进包包里,以防万一。
1月前
3月前
海浪永不知疲倦地冲向沙滩,一次又一次扑向那片金色的沙地,带着细腻的低语。它的声音轻柔,仿佛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往事。每一次浪花的拍打,都是一封情感的信笺,发自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寄给沙滩。它希望沙滩回应它的呼唤,但沙滩只是沉默地躺在那里,静默不语。海浪已经习惯了这种单向的交流。它曾经愤怒,曾经质疑,也曾经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沙滩依然固守着它的宁静。风吹过,卷起细沙,沙滩看似无动于衷,却在某种不易察觉的变化中,回应着海浪的每一次拍击。 岁月流逝,海浪带着愈发复杂的情感涌向沙滩。它不再仅仅是带来水珠的冲击,还夹杂了愤怒、失落和期待。每一次的拍打都似乎在向沙滩倾诉着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它的热情没有得到回应?为什么它的每一次冲击都被沙滩静静地接受,却从未被真正回应?随着时间推移,海浪的情感愈加波动。它变得急躁,带着怒火和不安,用更大的力量去冲击沙滩。每一阵风暴都是对沙滩的考验,而沙滩始终默默承受,从不回击。它知道,海浪的愤怒源于对被忽视的恐惧,源于对自己存在价值的怀疑。 终于,在一个平静的黄昏,海浪放慢了节奏。它不再带着愤怒和焦虑,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轻轻地拍打着沙滩。那一刻,它开始明白,沙滩的沉默并非拒绝,而是一种深沉的包容。沙滩没有用言语回应它,但每一次的触碰,都是在告诉海浪,它的存在是被接受的。海浪意识到,风波并非一味的冲突。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要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彼此的成全。沙滩的安静和耐心,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包容。海浪的每一次到来,沙滩都在默默接纳,同时也在悄悄改变自己,适应海浪的冲击。 从此以后,海浪和沙滩达成了一种默契。它们不再试图改变对方,而是以一种和谐的姿态共同存在。每一次潮汐,海浪都带着温柔的触摸,沙滩依旧静静地接受。它们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冲突和争吵,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默契的共鸣。日复一日,海浪与沙滩在彼此的互动中找到了平衡。日出时,海浪的光辉洒在沙滩上,仿佛为沙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日落时,沙滩静静地承载着余晖,等待着海浪的再次到来。它们的对话温柔而细腻,仿佛在讲述一段永恒的私语。 风波过后,海浪和沙滩在时间的流转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它们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深刻的共存。海浪不再感到孤独,它知道沙滩始终在倾听它的诉说。沙滩也不再感到压迫,它明白海浪的每一次到来,都是一种温柔的问候,一种无声的抚慰。这种平衡是脆弱却坚韧的,就像人生中的风波,经过起伏和波动,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解。海浪与沙滩的私语,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一种包容与成全的象征。每一场风波,都在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接受,如何在纷扰中找到那份内心的平静。 【作家点评/若涛】 以景喻人,观察入微。作者用景物变化对应人际关系的演变,写得丝丝入扣。如果能引入一对人物(可以是父女、朋友、恋人或其他),用景物衬托两人的关系变化,会成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
3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8月前
世事都有两面,其间有个过渡地带,叫做平衡。懂得平衡,心存正念(mindfulness),放下执着,没有过不去的坎…… 据说早在东汉时期,文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把人分为“九品”,也就是人有三六九等分的来源。古代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极其严重,认为人有高低贵贱,有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的区分。时至21世纪的今天,此等想法仍然深植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 人人生而平等,终究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就如实现性别平等和男女平权的议题,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经典:“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或多或少暗示人是不平等的生命体。我所理解的幸福是出生于良好家庭,天资聪颖,在有爱的环境长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三观正确,人格健全。一个人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以致长大成人,必须经过多少试探与磨难,但在成长过程中,幸运的人必然比不幸的人少走许多弯路,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是什么让一个家成为幸福或不幸的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拥有当时大多数人无法享有的幸福,她的悲剧源自她不安于室,背叛了婚姻和家庭,最后作者以审判的方式让她命丧火车下。反过来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世事都有两面,其间有个过渡地带,叫做平衡。懂得平衡,心存正念(mindfulness),放下执着,没有过不去的坎。 [nonvip_content_start] 除了基因和成长背景,心理韧性也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先天条件不足,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来养成。古代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子弟,为了不被命运所摆布,科举考试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现代人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教育资源是一座金字塔,竞争激烈,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爬到顶端。就算真的上了顶端,也不一定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教育的重要母庸置疑,看看保罗和彼得这两位大使徒便知差别在哪里。圣经共66卷书,旧约39卷,新约27卷中有21卷是书信,单单保罗就写了13卷,而彼得只写了《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为什么呢?因为保罗出生在罗马,在知名律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有学识有能力,而彼得是加利利伯赛大的渔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不过,他有灵性,也是12门徒中第一个认出耶稣就是基督的大弟子。 自己的人生自己掌舵。每个人都有一艘慢船,载满希望和梦想,目标是幸福的彼岸。在波澜壮阔的生命汪洋中,可能会遇到暴风大浪,遇到不可抗力或意外,只要坚定方向,终必抵达目标。幸福在哪里?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心里。
8月前
8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凑快速,长期与压力共生共存仿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高压之下,相信许多人会选择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纾解压力,因为这往往是最直接简单的方法,于是开始进入恶性循环,最后身心灵在重压下渐渐失衡,健康纷纷亮起红灯。   “身心灵平衡”这份功课,怎样才能做得好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受访者提供 台湾生机食养专家王明勇原本是土木工程师,后来一次濒临死亡的经历,开始重新思考让人用健康、家庭和生活换取金钱的工作是否值得? 后来,他远赴德国、瑞士、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学习自然疗法及有机饮食。 “压力大会造成我们自律神经的问题,饮食只是会让你火上加油。” 他说,当人处于压力大的情况下,肾上腺素会上升,释放出类固醇激素皮质醇(俗称压力荷尔蒙)导致血糖上升。 在原始时代,“压力”意味着人类在面临生存危机,比如遭遇猛兽追击,为了生存下来得拼命逃;如今现代人无需面对这种原始压力,但压力来源变成家庭、工作、情感,甚至可以是漫无目标的无聊,亦会造成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相互抗衡和协调,方能达到全身机能的平衡。 当人类感受到压力时,往往会处在“交感”状态,需通过纾解压力的方式进入“副交感”状态,比如听音乐、在大自然深呼吸、运动……当然,还有摄取食物。 “你只要吃你想吃的,就能从‘交感’跳到‘副交感’。但你想吃的不代表是健康的,不代表有助于处理身体问题的,这是最大的关键。” 当交感神经活跃时,消化系统会暂停工作以面对压力,如果此时摄取高油脂、高糖分、高蛋白的食物,根本无法消化,最后转变成毒素。 不是不要吃 而是怎么吃 那要怎么吃,才能吃得健康呢?又或者实在难以抗拒油脂、高糖分、高蛋白的食物,要怎么做才能减低伤害达到平衡? “问题关键是你有没有过度进食(Over eat)?你有没有常常干这件事?比如吃泡面不好,我一年只吃一包泡面,那就无所谓。” “现在人的身体会出毛病是因为你周而复始每天常常这个频率太高,你每天压力太大,20小时都有压力,都会over eat的话,你身体当然就会有问题。” 他理解“口欲”是人之常情,自己压力大时也会想吃不健康的食物,因此怎么搭配是关键。 “比如要喝珍奶,我有没有可能喝一个负担没有那么重的?是不是要半糖、减糖?不要加奶精粉?是不是选择比较健康的QQ(珍珠、椰果之类的耐嚼配料)?” “这才是解决之道,而不是叫你都不要吃,这是不可能。叫人家不要吃,压力会更大。” 想喝甜甜的果汁吗?可以选择喝天然的果汁,至少含有纤维;想吃蛋糕吗?吃了一片蛋糕以后,再搭配高纤维的食物促进代谢;涂满了Kaya的面包,搭配半糖、无糖的Teh Tarik或黑咖啡;午餐吃得很丰盛很油腻?晚餐多吃蔬菜、口味清淡的餐点等等。 “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应该怎么样搭配食物会比较安全。因为既然不能不吃,你要怎么吃才是对的?” 此外,他说想要营养均衡,要记住“菜肉菜饭”的口诀,即菜+蛋白质、菜+淀粉,上述是必需营养素。 “比如我在马来西亚吃Nasi Lemak,我会额外再点一个蔬菜;点牛肉面,也会额外点一个烫青菜。” 假设一天三餐中,有两餐由于日程紧凑而无法吃得营养均衡,那么至少要有一餐修正过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小撇步:尽量选分量少的。 “我喝咖啡,我就是小杯的。不要买特大杯或大杯,因为我们常人有节俭基因,你就一定要把它喝完,这一天的糖分一定会超标。”王明勇如此说道。 少量、多样才能营养均衡,你学会了吗? “护身”也得“护心” 除了身体健康,心灵上的“平衡”亦极为重要。 心灵咨询师王爱庭提到,一般来咨询的人们会有四个步骤,称之为ASMI,即Aware(注意)、Sources(源头)、Method(方法)以及Implementation(执行)。 “一般上,人在A和S的部分没问题,我们注意到自己有压力,并且知道压力源头是什么,但会卡在M这个步骤。” “如果Method(方法)好,那么他的压力不会堆叠,恶性循环可以得到纾缓,如果方法不行,就会加剧恶性循环。” 她指出,我们的身体、心理与认知是一个“模式”,所以当大脑习惯用特定模式去应对压力时,再遇到类似问题也会启动相同模式。 “我们决定了大脑的回路方式。” 因此,如果要切断恶性循环,需要从“训练”我们的大脑开始。 特别是长期处在高压状态的她强调,在遭遇压力时,及时舒缓的方法非常重要,她经常会借助精油、香薰、舒缓膏等“工具”来舒压。 “反正是按照个人喜好。要选一些你感觉到紧绷时,这个东西对你有舒缓作用。” 她感叹,很多人会认为这个小小动作应该作用不大,进而忽略通过这些小小动作,能放缓肾上腺素分泌与刺激的功效。 “我们紧张的情绪可以舒缓,并不代表问题解决了。但我们的身体机制不可能永远都带着应激反应,身体会垮掉的。” 见缝插针 为自己预留喘息空间 她建议大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各种健康的纾压方式,无需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不适合某种活动。 “我们要在认知上做一个调整。” “在认知行为学里,你没有去尝试,永远不知道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好像榴梿,你永远没有办法口述、描述榴梿味道,它一定要靠经验。” 因此她非常鼓励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不要紧紧抱着特定一两根“救命稻草”,尤其在已知该方法如酗酒、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前提下。 当然,如何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到一丝喘息空间也尤为重要。 她以自己为例,手上有处理不完的公事、私事,大如客户的预约,小如个人税务、水费电单,此时她会将这些事务罗列在记事本和电子日历上。 “每个月份,我一定会记下最重要的事情,如更新执照、交税之类的。每个月固定要做的事情,先把它写下去(记事本)。” 再来就是善用谷歌的日历列下每周要完成的所有事务,并且将事情分类:紧急又重要、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按照自己的生活需要分类排序,以避免秩序混乱造成的无形压力。 “像几时要去剪头发、修车,这些零零散散的东西也要写下来。真的会很有效。” 当你摊开记事本和谷歌日历时,你会发现即便如此忙碌,也能找到空档让你忙里偷闲,给自己放个假。 “太多人跟我说没有时间,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创造时间。” 日历上满满当当待办事件,却有一两天能稍微偷个懒,只要再努力几天就能放假,这对忙得喘不过气来的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念想,另一种动力呢? 更多相关文章: 正视孩子负面情绪问题 亲子对话网络安全
1年前
在追求我们的财务目标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生活。虽然”迷你退休“和奢侈的生活听起来很诱人,但记住平衡是关键。这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不仅充实,而且财务自主的生活。 我正在台湾垦丁旅行,手里拿着饮料,坐在南滩(垦丁最热闹的海滩)海边的酒吧。 一个年轻的女服务员,正忙碌地四处奔波,一边端上饮料,一边洋溢着阳光的笑容。 “今天很忙唷?”我试图找话题聊聊。 “旺季嘛,人多,”她笑着回应:“但这就是体验的一部分”。 “那从城市生活换到海边,感觉如何?” 她不经意地耸耸肩,“为了一辈子的回忆,换来几个月的满鞋沙子,值得”。 这段简短的交谈启发了一些想法。 在我垦丁的单独假期中,我注意到许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旅游旺季中忙碌着。 他们就像候鸟,从繁华的城市如台北、台中飞到这里,只为几个月的短期海滩工作。 有趣的是,这些年轻人来自各行各业。 有一个是刚刚离职了,正在寻找下一份工作的当儿,先来海边短期打工透透气。 也有蛮多则是在暑假期间的大学生。 工作假期签证:边旅行边工作 我觉得这是工作与娱乐的独特结合,是一种节省费用并享受工作假期福利的方式。 跟我之前见过的概念相似,因为我有好几位朋友去过纽西兰和澳洲进行工作度假。 你有没有听说过工作假期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酷的机会,让你在探索新国家和文化的同时,还能赚点钱帮补旅游费用。有了WHV,你可以在外国当地找份兼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不过每个国家的WHV都有自己的要求和限制。一般来说,这个签证是为18至30岁的年轻人设计的,但有些国家的年龄限制会更高。WHV的主要目标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旅行的同时也能工作。能让你在年轻的时候体验世界,拓宽视野。不仅如此,你还能在旅途中赚到钱,增强自己的技能,真正实现“游学”的目的。如果你有冒险的心,不妨考虑一下申请WHV,相信这将是你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vip_content_start] 在人生间隙期尝试“迷你退休”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几个间隙期,比如高中考试后、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前或者在工作之间的转换期。在这些期间里,尝试冒险一下绝对是个好主意。你可以在一个全新的地方从事兼职工作,体验不同的生活,结识新朋友,尝试新事物。在我看来,这种经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还认识一个朋友,他离职后去环游世界长达两年,还把经历写成书出版了! 这是一种”迷你退休“。 努力工作一两年,然后放松一段时间。 频繁休息会影响职业成长? 听起来很不错。但这种频繁的休闲时间会影响你的职业成长吗? 如果你的兼职工作更像是娱乐而不是发展你的事业,那么你可以多久、多少次这样做,才不会冒着损害你的长期职业生涯的风险? 这使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在我SPM毕业后,我有几个月的空闲时间,我用这段时间在父母家附近的一间房地产公司担任代理助理。 没有有趣的旅行,没有满鞋的沙子,只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辛勤工作。 如果可以重来,我可能会走出舒适区,尝试一些异地的冒险。 生活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有趣的是,这个想法与我们追求财务自由的观念是平行的。 大家都希望达到财务自由的转折点——那个让我们可以和老板说再见、早日退休的日子。 但问题是:过于奢侈的生活方式会让你倒退,或裹足不前。 购买新车、装修屋子或者豪华的旅行可能会暂停你通往财务自由的路。 所以,事情就是这样:生活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在追求我们的财务目标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生活。 虽然”迷你退休“和奢侈的生活听起来很诱人,但记住平衡是关键。 这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不仅充实,而且财务自主的生活。 毕竟,谁不想在不影响舒适未来的同时,享受现在的生活呢?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