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精神健康

2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一位名叫再里的男子,因为不能接受父亲逝世的事实而陷入痛苦深渊,即使吃了别人给的神秘药丸也无法摆脱痛苦,甚至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这是短片〈时间的回响〉(Echoes of Time)的剧情。这部短片获得2023年“心灵短片创作比赛”(My Mind on Film,简称MMOF)马来西亚青年组最佳短片奖,故事灵感来自导演凯里希扎米的亲身经历,他的父亲在今年2月去世,之后有段时间他陷入“否认”的悲伤阶段,错觉以为父亲仍然在世。他决定将这这段心路历程拍成短片,一方面当作自我疗愈,另一方面想告诉大家悲伤是很正常的情绪,但如果走不出悲伤就应该找信任的人或专业人士帮助,“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们都是人,我们有时候的确需要帮助。” MMOF是一项专门探讨精神健康的短片创作比赛,今年第三届,主题是“再生”(Revival),旨在提醒我们即使陷入痛苦也有再生的机会。 这项比赛由精英大学(HELP University)的精神健康中心,与GSC电影院及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联办。本届总共有953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短片,比赛分为国际青年组(18至25岁)、马来西亚中学生组(15至17岁)和马来西亚青年组(18至25岁)。 马来西亚中学生组的得奖者是槟城锺灵的中五生林珉学,作品名叫〈我想我正在好起来〉(I Think I’m Getting Better),剧情简单但后劲很强,内容讲述男主角马修的好朋友去世了,镜头随着马修的脚步回顾他和好朋友的过往点滴,还有他如何慢慢走出悲伤。 林珉学受访时说,现实生活中他没有经历过好朋友离世的悲伤,但他相信所有哀伤都会过去。往年他曾参加这项比赛但没得奖,今年终于上台领奖,这部短片他用了3星期与3位朋友一起完成拍摄。 国际青年组的得奖作品是〈如果你有困难〉(In Case You Have a Hard Time)。导演是来自菲律宾的马尔克斯(Karl Cedrick Marquez),剧情讲述女高中生安琪拉跟当街边小贩的父亲相依为命,疫情期间父女俩互相扶持撑过那段人生低潮。 2023年MMOF顾问,同时也是精英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的巴希尔说,本届很多作品围绕失去和悲伤这两个主题,相信这是因为之前的疫情时期,很多人经历过失落和空虚,所以有感而发拍成短片。 3部得奖作品可在YouTube浏览,网址:www.youtube.com/@mymindonfilm8500 凯里希扎米除了赢得大奖和奖金1万令吉,他也获得3万令吉资金,作为拍摄精神健康主题短片的经费,短片将在GSC电影院播放。 得奖名单: 组别 作品 导演 国际青年组 〈In Case You Have a Hard Time〉 Karl Cedrick Marquez 马来西亚中学生组 〈I Think I’m Getting Better〉 林珉学 马来西亚青年组 〈Echoes of Time〉 Khairi Hizami 更多【新教育】: 大马诺丁汉大学未来学生中心 让校园咨询更便捷 废弃贝类转化为珍贵资源 赋能医疗与环保 改变羊奶生产 枣核粉提高量和质
1年前
(笨珍19日讯)柔佛州卫生及团结委员会主席林添顺披露,卫生部在2024年的财政预算案中获得政府逾412亿令吉的拨款,这笔款项除了用为建设和提升医院之外,部份也将作为提高国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开销,以便和人民及社区一起克服这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课题。 他说,最新的拨款较2023年的财案所获得的363亿令吉更多。 他指出,过去很多人忽略了精神健康问题,但冠病疫情爆发后,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关注。 他今日是为“2023年柔州精神健康日及防止自杀──心理健康关乎所有人,停止污名化”活动开幕时,如是指出。 林添顺援引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的数据指出,国内有11.2%的乐龄人士出现忧郁征状,且有42万4000名青少年经历心理健康问题。 2017年的数据显示,在13至17岁的青少年当中,10人中就有1人面对压力,10人中也有2人感到抑郁,此外,10人中有4人出现焦虑征状。 与此同时,2022年的一项数据也显示,8名青少年中有1人曾经想要自杀,同时,10名青少年中也有1人曾经试图自杀。 “上述情况是令人担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和学校一起关注这些少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除了老年人和少年人,林添顺指,全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成人也高达50万人,以上数据令人忧心之余,也凸显了另一个问题,即至今为止仍然有很多遭受心理健康困扰的国人没有勇气接受治疗。 另一方面,出席嘉宾之一柔州卫生局局长莫达医生在活动上致词时强调,精神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他说:“社会人士通常认为压力、焦虑或忧郁是一种精神疾病,其实,以上3种情况是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它们会扰乱人的情绪或感觉,导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无法达到最佳水平。” 他提醒,若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干预,以免其变成慢性病,即长期发展到增加精神疾病的风险程度。 “精神疾病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会导致思想、感觉的严重紊乱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莫达指出,社会人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接受或负面看法被称为“耻辱感”(stigma)。耻辱感会让情绪困扰的人羞于寻求进一步评估和早期干预,因此选择默默承受。有鉴于此,今日的活动以“心理健康关乎所有人,停止污名化”为主题。 根据2017年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显示,他说,柔州16岁以上居民的心理健康患病率为22.2%,而全国为29.2%。此外,2019年的调查也显示,柔州的忧郁症患病率预计为1.2%,而全国为2.3%。 莫达同样提及,自冠病疫情后,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全球包括大马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著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课题,他希望这将有助终止心理健康问题的耻辱感。 “柔州卫生局非常关注社区的身心健康,除了透过健康教育来实施预防活动,也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实体教育,或是透过广播、脸书直播甚至是网路研讨会进行虚拟教育。” 此外,他透露,卫生局也提供线上心理健康自我筛检服务,让每个人都能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检测,在检测结果出炉后,会根据情况给予受测者一些建议。 “相关人士也可在前往政府健康诊所或乡村诊所就诊时进行心理健康检测,然后根据获得的分数进行进一步干预。”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