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接近18世紀末期,對馬來半島的馬六甲和檳城及新加坡進行殖民統治,1826年開始為了強化對這3個地區的殖民控制,合併為海峽殖民地,當時這3個地區又統稱為“三州府”。
海峽殖民地其實不僅有3地,但在目前許多可供參考的史料中少有提到另一個州,多隻是輕輕帶過,沒有重點講述它的歷史,結果即便是馬來西亞國民,也少有人能從教科書上了解“三州府”其實是4個州府。
ADVERTISEMENT
海峽殖民地實為“四州府”
這個常被史料忽略的地方就是目前已被改名為曼絨縣的天定縣,其實在殖民地時期它是被稱為“天定州”,這些可從這裡一些老舊的建築物或社團到目前仍沿用“天定州”為名可見一般。所以,海峽殖民地的另一個正確稱號應該是“四州府”。
歷史長河中,馬來半島除了馬六甲數百年被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殖民,留下許多數百年曆史的古蹟外,其他州屬能被保留至今的古蹟可說少之又少。
當時的天定州範圍包涵了邦咯島,邦咯島在300多年前曾被荷蘭人佔領,歷史考究可從荷蘭人於1670年在島上直落哥冬興建,目前仍屹立在那裡的古堡“炮臺”足以證明。據說大約那個時代,華人祖先已在那裡落腳。
說到歷史古蹟,不論來處或規模大小都應該被重視和保留,邦咯島的荷蘭古堡目前已成為遊客必到的景點之一,當局也已將它列為古蹟保留,也是當地的主要景點之一,繼續保存完好性至少目前已不是問題,反倒過分的美化讓人有失去古蹟定位的感覺。
這一回要談的邦咯島古蹟不是荷蘭古堡,而是幾十個甚至大部分邦咯島人都已遺忘,有許多人都不知道它們存在的墓碑,這些岌岌可危,隨時都會消失的墓碑就座落在島上大丸的興都神廟和淡米爾小學所在同一地點。
目前只能依據猜測設想墓地裡的逝者是屬於何種族,無法追溯那裡最早設立的墓碑屬於哪個年代,如果只憑墓碑的外觀推測,墓主應屬基督徒或西方人,更準確的答案應該只有考古或歷史學者可以解答。
邦咯島過去百餘年來可說從未出現過大批西方人在那裡居住或長駐,英殖地時期也未見大批西方人聚居,即便可能有英籍公職人員在該處服務,但他們逝世了理應不會埋葬在島上,所以這些墓碑或已擁有久遠的歷史,或某些特殊的因素下逝者才會被埋在這裡。
馬德安:20個墓碑只剩三個
島民馬德安(67歲)表示,他在年少時常跑到那裡捉“金蛛”(一種好勇善斗的蜘蛛類),當時就發現那裡的斜坡下茅草叢裡有超過20個墓碑,一些還寫有英文字母。如果根據一些墓碑上所刻的名字和日期,這些墓碑至少已超過100年,但少於200年。
他說,他當時和同伴們沒去想這些墳墓為何會建在那裡,長大後離鄉背景一段長日子後,回到家鄉再踏足大丸興都廟時才想起這些墓碑,不過那時原本豎立在該處的墓碑大部分已不知去向,或是已被填埋了,只剩下三幾個留在原地。
籲政府出手拯救墓碑
島上的長輩也講述一些關於這些墓碑繪影繪聲的詭異靈異的故事。無論如何,歷史文物不容輕易破壞摧毀,如果埋葬在那裡的是英國人的先輩,或許在他們祖國的歷史資料庫裡可尋獲有關於他們的記錄。
追查這些資料的過程或許可揭開更多西方人佔領邦咯島和邦咯島本身失落的部分歷史,所以政府應儘快出手拯救這些墓碑,以免它們隨時會消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怡保4日讯)由于国歌和霹雳州州歌旋律一样,导致霹雳州华小学生唱州歌的视频,被人曲解为“华小生用中文唱国歌”,还指这是违法及影响爱国和团结之举,掀起网络热议。
做出上述指控的脸书视频至截稿为止,已有24万次观看,并有逾2500则留言。留言区发表评论的网民中,附和者指责“外来民族”国语不流利及挑战国家主权,反驳者则做出纠正,除了告知正确事实及国歌州歌旋律相同之来由,也为视频加上州歌歌词,方便观者做出比对。也有网民促请民众留言前先做功课,不要将不正确的事情政治化。
有关视频是撷取霹雳州行政议员吴家良去年出席州内华小活动时的抖音视频片段。在该视频中,可看到华小生们在节目开始前唱霹雳州歌,指控者在影片后方表示,华小用中文唱国歌可被视为抵触法律和触犯国家敏感,并违反了1968年国歌法令。
“该法令规定,国歌的歌词不能更动,也不能用其他语言演唱,否则可被视为违法。此外,用中文唱国歌也影响国家团结,因为国歌是国民团结的象征,用其他语言唱国歌可被视为不尊敬国家标志,引发种族紧张,可被视为对多元社会和谐不敏感。”
指控者也指出,用中文唱国歌也是不遵守国家教育政策之举,可被教育部采取行动,并反问教育部采取了什么行动。

对此,吴家良今日发文告指出,他对有人试图以他去年参加的学校活动中唱霹雳州歌事件做出炒作,感到遗憾;有关学校遭受一波又一波的指责,该校学生更被诬蔑为用中文唱国歌。
“和国小一样,华小也在所有学生中培养爱国与爱州精神,所以当有任何活动,学校成员都会唱国歌和霹雳州歌。我欢迎那些炒作此课题者前来霹雳州提升基本常识,特别是区分国歌和霹雳州歌方面。”
他指出,作为霹雳州人,他在唱起霹雳州歌时感到无比自豪,也很高兴看到各源流学校所有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
“让我们弘扬昌明大马精神,而非传播仇恨政治。”
根据资料,大马历史学者丹斯里邱家金教授曾指,大马国歌的旋律采用霹雳州歌,而霹雳州歌旋律则是来自法国作曲家皮耶尔让(Pierre Jean),这首歌《La Rosalie》非常流行于塞舌尔岛。
他表示,在1957年准备成立马来联邦之前,时任首席部长的东姑阿都拉曼举办了一项世界竞赛,欲选出我国国歌;但是尽管他听完了收到的逾两千份参赛作品,都没有一首让他喜欢,最后决定采用霹雳州歌的旋律。虽然旋律相同,但两首歌歌词内容却完全不相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