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培:適應 調整 接納 疫下學會管理負面情緒




(怡保20日訊)資深輔導員楊錦培指出,面對疫情衝擊的新常態下,不少家庭因無法適應融合,並缺乏與家人在面對問題時進行良好的溝通,繼而導致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畢業於馬來西亞沙巴大學,主修心理輔導學的他,日前為由社會融合與強化局主催,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怡保分會聯辦的“新常態下的心理健康”講座,擔任第三天的主講人,主題為“新常態生活營造幸福家庭”,亦為該系列最後一場講座。
ADVERTISEMENT
楊錦培表示,當疫情來臨,許多公司為減少開支故採取裁員措施,導致許多一家之主一夜之間丟了工作、沒了收入來源;讓家裡經濟負擔都落在肩膀上的他們,感到更為無助與絕望。
新常態無法釋放壓力
“身為一家之主,事業出現問題著實難以向家人啟齒,而行管令帶來的種種新常態與限制問題,令無法釋放壓力的他們煩不勝煩,無法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進而把這種‘怒氣’轉移到了家人身上。
他說,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皆傾向選擇自己消化,殊不知只會加重煩憂,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最後變成鑽牛角尖;故此,他認為在面對問題時,別忘了還有家人在背後支撐,可團結一心解決問題。
他披露,根據政府數據顯示,從去年疫情開始,全馬逾7萬8000對夫妻離婚;2018與2019年相比,共增長了12%的離婚率,大部分離婚原因均離不開經濟問題和精神壓力,足以證明在疫情衝擊下,許多家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他說,以往的星期日或假期,有些父母會趁著此難得機會,帶孩子出遊增進感情;惟在冠病施虐以後,不論是平日或是週末,都必須呆在家裡,無法出門享樂;這種鉅變帶來的反差,是心理壓力來源的主要原因。
“家長平時在工作上的壓力,靠著週末的親子活動中得到釋放,然而突然來臨的閃電封鎖,讓他們所面對的種種壓力無法透氣,演變成情緒低落、容易焦慮。”
他表示,在面對前所未聞的冠病疫情,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家長也會感到恐慌,無論是擔心企業倒閉、居家辦公、孩子上課問題及居家網課等,都是在這疫情下帶來的巨大轉變,人們此前寧靜的生活就被這些因素所影響。
他披露,新常態下帶來的改變不容小覷,從數碼用量的提升、流動性與購買習慣的轉變、健康常識敏銳性、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及個人財務管理等,每一個變化都需要人們用時間適應、調整,然後接納為生活的一部分。
“以前我們進商店直接就走進去了,但現在我們需要拿出手機check-in,向店員展示疫苗卡,結束後再按check-out;雖然一開始覺得很麻煩、不想配合,但漸漸我們已開始適應,並習以為常了。”
改變親子關係 接納生活習慣
至於如何營造幸福家庭,他指出在疫情下,家庭問題不外乎生活(習慣)、關係(相處)及問題(經濟);所以要打造一個美滿的家庭,首先就得從改變親子關係開始著手,然後再依據各自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作出調整,然後接受與適應,從而達到一個平衡的生活狀態。
“每個家庭成員的性格、習慣等均不相同,所以彼此必須互相磨合,接納不一樣的生活習慣。”
他說,家長情緒壓力大,孩子壓力就大;如果父母無法管理自身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宣洩將轉移至孩子身上,最終或演變成虐待兒童事件。
此外,他在講座中亦準備了一些問題測試小遊戲,讓出席民眾依據自身面對的情況打分,藉此瞭解疫情下的心裡狀態,若發現狀況嚴重需學著放鬆身心並適應調整。

盼熱心人加入博愛天使
這系列由社會融合與強化局主催,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怡保分會聯辦的“新常態下的心理健康”講座,於9月至11月進行。
每場講座時間皆為星期六晚上8時至9時30分。第一與第二場早於9月18日及10月16日已進行,由資深輔導員黃祖兒和註冊輔導員鄭光紫分別主講,主題為“要淡定,不要亂”及“面對新常態的認識與回應”;第三場則於日前進行,共為其3晚於線上進行。
另外,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怡保分會亦希望熱心人士加入博愛天使行動,僅需每個月資助10令吉,為期一年,以行動支持輔導社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