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发布: 5:26pm 23/01/2023

团圆饭

潮州年菜

团圆饭

潮州年菜

母子聯手準備團圓飯 堅持傳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陳文英(右二)烹煮了一桌子的傳統潮州年菜,向讀者拜年嚕!左起是幼子楊時安、丈夫楊應寶、長子楊時祥。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陳文英與楊時安合力準備年菜佳餚。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潮州菜清淡卻不失風味。

農曆新年特別是除夕,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是迎接農曆新年的重頭戲,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選擇外出享用團圓飯,自家烹煮團圓飯亦變得無比珍貴,而怡保有一對母子每年都堅持聯手準備傳統,讓家人在新年團圓的大日子,品嚐最傳統的家鄉味道。

ADVERTISEMENT

82歲的陳文英和丈夫楊應寶同是潮州人,25歲結婚後便和家公家婆同住,丈夫是10兄弟姐妹中的老大,身為長媳婦的她自然從家婆身上學得一手好廚藝。

“潮州人最拿手的是蒸、滷、燜,煎炸則較少,雖然相比清淡但仍風味十足。傳統菜式有古早味味道,因此做法不能有太大變動,只能酌量加入新元素。”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蒜仔炒芽菇寓意有錢“算”、“算”不完!
《蒜仔炒芽菇》吃了有錢“算”

她說,潮州年菜必定要數一道《蒜仔炒芽菇》,簡單美味之餘,也帶有好意頭,寓意吃了這道菜後有錢“算”,而且“算”不完!她說,這道菜十分容易烹煮,要準備的材料有豬肉、芽菇(切片)、大蒜、南乳、蠔油、糖。首先,把豬肉下鍋爆香後,依序加入南乳、芽菇、大蒜,再加入適量的水、蠔油、糖、味精素等調味,焗至芽菇變軟即可。

除了這道菜餚,陳文英在採訪當天也準備了數樣潮州年菜,包括滷鴨、五香滷豬肉豆腐蛋、家鄉卷菜、白蘿蔔丸,及以往在年初一才吃的糕點─飯桃。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滷鴨不油不膩,十分下飯!

潮州滷鴨和五香滷豬肉豆腐蛋的做法及調味相若,潮州滷鴨以八角、桂皮、南姜、陳皮、糖、生抽、黑醬油作為調味料,將全部材料放進鍋裡後加入6杯水,再將洗淨且瀝乾水份的鴨子放入一起煮並不時攪動,直至鴨子完全上色。

物盡其用不浪費食材

五香滷豬肉豆腐的材料則是八角、桂皮、薑片、陳皮、糖、黑醬油,將材料加水煮沸後放入豬肉,豆腐和蛋則可稍後再加進,否則豆腐將會因烹煮時間太久而散掉。她說,豆腐是這道菜的靈魂,豆香味濃的豆腐能為菜色加分,因此她選擇到同為潮州人經營的豆腐檔口購買豆腐。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豆味濃郁的豆腐吸收了醬汁,成為這道五香滷豬肉豆腐的靈魂。

陳文英說,以前的人不浪費,設法將每樣食材物盡其用,她舉例,家鄉卷菜利用菜葉做成菜餚後,菜梗便拿來煮湯,譬如魚丸紫菜湯是潮州人常煮的湯。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將材料和魚餃混勻後,就可放在大白菜上捲成條狀。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陳文英不僅烹飪了得,在擺盤裝飾方面也下足心思。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原本顏色單調的家鄉卷菜,在陳文英的巧手佈置下,變身色香味俱全的菜餚。

家鄉卷菜也是另一道做法簡易的年菜,無需太多調味料就能輕易完成,而且能品嚐到蔬菜的天然甜味。首先,須準備魚餃和大白菜,並且將豬肉、吊片、香菇、蘿蔔絲、芋頭全部切成碎後,和魚餃混勻備用。陳文英說,她會選用口感較軟的中國大白菜,以便湯汁能完全被吸收。將大白菜煮軟後,沾上少許生粉就可聯同肉醬捲成條狀,最後可以一條青蔥把其綁緊,蒸上15分鐘就完成了。醬汁方面是使用蠔油及味精素,加入粟粉勾芡,淋在菜餚上。

霹:24日见报/封底或内页/【新年备稿】潮州籍贯母子合力传承潮州年菜好味道
潮州人在大年初一會製造飯桃來享用。
年初一制飯桃當糕點

新年總是大魚大肉,偶爾也想吃糕點甜品稍作中和,因此潮州人會在大年初一製做飯桃當糕點。外皮是以粘米粉、薯粉(兩種粉以一對一比例)和水混合而成;餡料則有蝦米、香菇、菜脯、糯米粉製成,裹好後蒸熟即可上桌。

“以前我們會多煮一些滷鴨汁,若除夕吃不完,年初一就可把醬汁淋在飯桃上,一糕兩味。”

陳文英與丈夫育有3名兒女,兒女在耳目渲染下也略懂烹煮潮州傳統菜餚,尤其是同住的幼子楊時安可謂盡得母親真傳,廚藝不比母親遜色,他希望日後可以把烹飪潮州美食的心得和太太及兒女分享,一代接一代地把潮州美食文化傳承下去。

楊時安說,他從小進出廚房幫忙母親,12歲時就已學會燒菜煮湯。如今市面上的粵菜館、中西式餐廳大行其道,創新料理百花齊放,雖然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多是喜事,可是他卻感慨缺少了傳統風味。

“隨著老一輩廚師退休離世,漸漸許多傳統味道已失傳,蒸、滷已變的很罕見了。”

陳文英則希望年輕一代可以趁著新春來臨,動手學習烹煮潮州年菜,讓傳統好味道繼續流傳下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