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6日訊)原本是一間被白蟻蛀蝕而部分坍塌的破舊新村板屋,屋主後人在清理時靈機一動,讓舊板屋華麗轉身,成了拱橋新村的一個特色打卡地點──“如意屋”!
坐落在拱橋新村河婆巷的“如意屋”,是一間經過清理與翻修後的開放式老屋,並沒有門口,裡面的陳舊傢俱與擺設大多數是村民們拿來擺放的,也不怕被人偷走,而且歡迎任何想要放一放風、聚聊甚至聚餐的人士到來使用。
ADVERTISEMENT
“如意屋”負責人劉永隆(55歲)表示,這裡原本是他外婆的住家,外婆逝世後,舅舅與家人一起住,多年前搬出去後,就丟空了約20年。
“屋子其實已經很殘舊了,後來更因被白蟻蛀蝕,大門和前方客廳處坍塌了下來,而我們一直都沒有去清理,直到冠病疫情襲來,我國落實行管令後,我們才去清理。”
他說,由於弟弟的家就在外婆家隔壁,兄弟倆和新村的幾名友人,原本打算清理坍塌的部分,讓弟弟和家人充作停車位,後來他把本身雕刻的堂號釘在板牆上後,眾人覺得很好看,於是就靈機一動,把老屋打造成如今的“如意屋”了。
“由於這裡的門牌是61號,我們就取了個諧音,把屋子命名為如意屋。”
他說,幫忙清理老屋的朋友中,有人會建築和板工,有人會拉電線,所以他們很快就投入翻修,用了幾個月時間,拆除飯廳兩旁的房間,只保留了廁所、廚房與水井等,然後再進行一系列的美化工作。
現在的如意屋,門前的空地已鋪上了草皮,放置了包括松柏和扁柏等古色古香的綠植物、雅石、假山魚池等,入口處的垂花門與鵝卵石步道可直通飯廳,裡面放置了兩張圓桌與多張木椅子。
飯廳的一側,可清楚看到老屋留下的一口水井,如今已被漆上紅色,劉永隆把其打造成了一口許願井,並接通水管至魚池作換水用途。
另一側,有劉永隆從村民處收來的舂米石臼。由於他是河婆人,而以前的河婆人在製作糕點時都會用石臼舂米粉,他得到一名村民同意,以泥機把沉重的石臼吊起運回如意屋,設在已坍塌的老屋門口一側,並打造一個腳踏式舂米石臼,充滿復古味道。
飯廳的板牆除了他釘上的各個小塊堂號,正上方也有舅舅們張姓的“清河”堂號,也是他自己親手雕刻的。板牆與其他老畫、麗的呼聲唱機箱、櫃子上的老電視和老唱機等,不是他收藏的就是其他村民送來擺設的。
如意屋保留下來的廚房,裡面還有幾十年前外婆燒炭生火煮飯的灶頭,不過灶頭已經沒有再用了,只是純粹保留紀念,而他偶爾會和親友們到如意屋聚餐,就另外用瓦斯爐來蒸魚和煮食。
“這裡沒有門口,所以我們也歡迎村民和朋友平時來這裡聊天喝茶,一些村民在菜園工作完後,偶爾會到這裡煮水喝茶,如果飯廳太熱,就會到後院我另搭的一個涼棚上坐著休息。”
儘管如意屋幾乎呈開放式,但完成翻修的2年多來至今平安無事,由於大部分裝飾品和傢俱都是村民送來的老舊物品,沒有人會順手牽羊。
“我有來自附近珠寶的朋友,從臉書看到我的如意屋後過來參觀,大部分感到喜歡的都是已有了些年紀的人,因為這裡的陳設和物品屬於那個年代的。”
曾是拱橋新村村長的劉永隆說,當初決定打造如意屋,是想讓這間老屋成為拱橋新村的文化特色景點,讓年輕一輩瞭解這裡以前的新村特色,也讓來拱橋吃河婆豆腐和美食的人,多一個休閒與打卡之處,順便體驗一些新村的生活文化氛圍。
他說,過去的農曆新年,如意屋也有不少外地回鄉的遊子來參觀,平時也會有大型摩托車隊來這裡享用美食後打卡。他也曾介紹其他地方的河婆同鄉會鄉親來參觀和進行交流活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