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结政府应该拟定全面性的短中长期方案提高农业生产,解决日益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逐步减少倚赖入口,及早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否则一旦遇上全球性粮荒,我国将无法独善其身,届时人民就会陷入食不果腹、营养不良,甚至是挨饿的困境。
摆在眼前就有棘手的本地白米和鸡蛋短缺课题有待紧急处理。
ADVERTISEMENT
受到政府补贴的本地白米如今非常抢手,一包难求,甚至连超市、霸市都不见踪影;联邦农业销售局(FAMA)刚在务边乡区转型中心(RTC)的新邦波赖行动中心售卖450包,每包10公斤装,价格为26令吉的白米,结果遭大批闻讯而来的民众撑雨伞在炎热的烈日下排长龙购买,不到四句钟就抢光了。
可想而知,市面上求“米”若渴,虽说还可以开饭,但接下来添饭成不成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此情此景也印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万一煮不到饭,又如何开饭?
鸡蛋作为蛋白质重要来源,本地市场再次面临供应量锐减问题,越小的蛋越缺乏,意味著农场下蛋的母鸡陆续进入高龄、老龄,逼近淘汰,若不及时饲养小鸡延续生产,恐怕就会形成供应链断开的缺口,由缺货演变到断货,不够蛋晋级到没有蛋。
政府曾宣布取消鸡蛋和肉鸡的顶价,恢复自由浮动,使农场正常投产和根据需求增产,无奈的是语音刚落便迅速U转,但愿当时是实际考量而非政治正确考量,惟这项决定促使农场回到负荷不了高昂成本减产的恶性循环原点,国人再尝苦果。
对于一度供不应求的肉鸡而言,尽管维持顶价,但供给暂时不成问题,希望不会步上鸡蛋后尘。
种种的粮食生产限制,以及一波波的物价涨势促使源头的农民承受沉重压力,普罗百姓亦被迫花费更大购买食物,惟频频亮数据意图说服人民的经济部长拉菲兹直指国人外食成瘾才感受不到通货膨胀率下降,还有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副部长傅芝雅亲以136令吉30仙在超市买到粮食旧视频重新流传开来激起千层浪,不免令人民感觉到政府无感。
高官与其口水战,倒不如付诸行动拟策确保人民以公道价买到足够粮食,以及货源获得保障,否则一切沦为空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