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其他行業,農業作為人類基本生存條件糧食的來源,除了是一個永續的行業,也是一個擁有巨大前景的行業。我身為農人,首先追求的是食用的安全性和種植的可持續性,再來就是要學習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種得用心、種得精緻。”
由於三年前受到冠病疫情的衝擊,主業從事環保回收行業的歐志才把原本計劃用於曬紙工序的廠房改造成種植哈密瓜的溫室,開啟了種植副業,創立哈米生態農場(HamiEco Farms,以下簡稱哈米)。
ADVERTISEMENT
歐志才對於種植不算一竅不通,因父母以務農為生,兒時的他常到菜園協助父母耕作,對種植有基本瞭解。哈米的溫室農場栽種了荷蘭和日本品種的哈密瓜,歐志才表示,日本品種的哈密瓜不及荷蘭的需求量高,其中荷蘭哈密瓜佔了該農場80%的產出。
他選擇種植這兩種哈密瓜的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品種的市場供給不多,屬於比較高價的水果。
“本地有人嘗試種哈密瓜,但成功率普遍較低。我們的種植技術也尚未成熟,還在持續研發的階段,使技術進步。”
溫室種植好處雨天如常作業
在種植初期,哈米以滴灌系統進行哈密瓜的種植,好處是減少土壤質量相關的問題,也容易控制農作物吸收的營養;後來考慮到食用的安全性及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哈米決定改變方向,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進行栽種,即“溫室+有機”的模式。溫室種植的好處是除了能在雨天如常作業,還能有效防治蟲害。
由於完全沒有種植哈密瓜的經驗,歐志才透過各種渠道學習,除了閱讀相關書籍和上網學習,他也虛心地向其他農人取經。他認為種植的概念大同小異,但要真正掌握種植哈密瓜技術和方法,得通過實踐的方式學習。
即使是副業,歐志才仍抱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態從事哈密瓜種植,無論失敗多少次都堅持研發和改良種植技術。經歷了無數的調試和三四次的重大整改,歐志才雖然在種植哈密瓜方面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但至今也仍未達到接近百分百的存活率。
生長週期95天
哈密瓜的生長週期一般為95天,哈米從幼苗階段就會進行嚴格的管控,以確保擁有高質量的幼苗。
他指著種植盤裡的綠苗說:“種苗前要做好各種防護工作,比如在種植盤裡放良菌。有機種植需要很多的益菌包括光合菌等去控制有害病菌和蟲害。篩選掉品質不佳的幼苗後,留下來的健壯幼苗大小非常相近。”
水分管控在種植蜜瓜中也很重要,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過溼的土壤會使哈密瓜這種藤蔓類植物的根部潰爛,而乾燥的土壤則不利於它們的成長。
歐志才表示,一般上早上8時多會先進行一輪灌溉,早上11時左右澆水和施肥,中午12時後就不再澆水直至隔天。另外,炎熱天氣中的灌溉次數不變,但會增加灌溉的水量,陰天則不進行灌溉。整個成長過程都需要有經驗豐富的農人進行觀察並加以控制,以確保產出數量和質量的穩定性。
歐志才表示,幼苗長出一片真葉後,就可將其從發芽盆移植到主盆中;每一批移栽都會作記錄,移栽後大概7至10天,就會長出4片真葉,高度達到約成人小腿處。
移栽後迅速成長
他形容,移栽後的長葉期,就像車子開上了高速公路,迅速成長,尤其葉子長得最快,每天大約長高4至5公分,不久後就會開花和結出小果子(子房)。這階段的果子大小若拇指般。
歐志才說,在長葉期中,農夫每天都會對葉子進行三次檢查,查看葉子的狀況、是否有蟲子等。農夫邊檢查邊修剪側蔓,其中葉子旁條狀如鬍鬚的部分、有問題的葉子和野草等會搶食哈密瓜養分的部分都會統統拔掉,而這個去蕪存菁的步驟是最耗時的。
“在哈密瓜的生長期時要採掉多餘的葉子,這起到了通風的作用。”
哈密瓜的葉子是攀緣而上,農夫們需要在檢查的過程中確保將葉子的頂端沿著繩索往上攀緣,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固定好藤蔓的生長方向,主蔓將會往下倒,這將不利生長。
“有經驗的人眼睛就像一臺掃描機,能快速檢查和發現葉子的狀況是否有問題。若葉子染上了病菌就無法正常吸收營養和水分,這就是所謂的黃葉病。”
蟲害傳染蔓延救不活
他把其中一片葉翻過來看,一隻細小的白色蟲子沾在葉背,歐志才說,這種蟲子是粉蝨(Whitefly),他們會導致葉片枯萎,因此若發現就要立即噴有機藥水,抑制蟲子的繁殖,否則一旦蟲害傳染蔓延開來,看到病蟲害的症狀時為時已晚,葉子此時已經救不活了。一片葉子如果只有一兩隻粉蝨,有機藥水噴灑後將立刻見效,三隻以上就連藥水也救不活了。噴灑有機藥水協助我們維持90%以上結果率。
“我們採用了雙層高密度紗網防蟲,密度在50以上。透過紗網往外看如果能看清外頭,就是密度不高的網。”
他表示,在長葉期出現第10張葉子時就會扣一個釦子做標記,在第11張葉子開始留果,在第11張至第15張葉子之間必須長出果實,如果沒出現長果的子房,果樹狀態不理想。
長葉期一星期後就進入授粉期,早上7時就可開始授粉,早上11時前一定要完成這項工作,中午12時後授粉效果不理想。
授粉抹均勻果實才圓潤
歐志才拿起一朵雄花示範授粉,往雌花的花蕊上均勻抹一圈即可,把每朵花逐一授粉。如果授粉抹不均勻,長出來的果實形狀將不圓潤。農夫會對被授粉的花朵做記號。
哈米秉持著“一藤一瓜”的原則,淘汰掉髮育不良的果實;雖然不一定是長得最大的果實就能被留,不過首先會把最小的淘汰掉,其次根據果實的初始形狀選擇較為圓潤的果實,同時將長條狀的果實剔除。對於尺寸小的果子,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判斷其長勢以決定是否留下該果。
“選果的工作必須由熟練的農夫處理,不然將導致淘汰過程中的失誤率增加。這一過程中,若果樹不夠強壯則需保留多餘的葉子進行光合作用,使果樹能夠更加健壯成長。”
在選果過程中被保留下來的果實在達到雞蛋般大小的尺寸時就會被農夫用尼龍繩綁著瓜蔓根部進行吊果,以便日後長果的側蔓攀爬。
歐志才說,吊果後約10天,哈密瓜就會長成嬰兒頭部大小,這個階段需要格外注意水分的施放。水分過多將會導致哈密瓜的表皮出現微斑點,影響外觀;水分不足則會使果實無法長大。
“當果樹長到24至25張葉子時,我們就需要進行‘打頂’,也就是將藤蔓頂部的枝頭掐掉,並把側蔓全數清掉,把養分全部集中到果實。接下來就是生長期,哈密瓜將長出三層網紋,高密度的網紋是最理想的狀態。”
需為長3層網紋瓜“按摩”
“長了3層網紋的蜜瓜需要進行‘按摩’,按摩大約三星期,每星期一次。我們會佩戴手套在哈密瓜表皮處進行摩擦,目的是讓網紋分佈均勻、密度更高,達到外形美觀的效果。在成長期如果哈密瓜沒長出網紋就是失敗了。”
他捧起已長出網紋的哈密瓜,示意記者嗅聞果實的底部。他說,隨著網紋長出,哈密瓜會傳出香味,這代表果實已接近成熟期;網紋密度越高表示甜度越高,當網紋裂至瓜蒂處,就表示果實已成熟了。
“採收哈密瓜時,需要剪出T形瓜蒂,除了處於美觀和品質管控的目的,T形的哈密瓜在日本也具有長壽的寓意。採收前10天停止澆水,可以增加哈密瓜的香甜度。”
歐志才透露,該農場將來的大方向是要發展成生態旅遊,結合教育和旅遊特色,並將拓展到飲食和相關產品的產業鏈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