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日後以什麼方式告別這個世界,與最愛的人道別嗎?
在東方社會,死亡是一個禁忌,尤其對於長輩而言,任何與“死”扯上關係或有相似發音的字眼,譬如無辜的數字“4”都必須儘可能避開,否則將被定義為不詳,還會聽見“啋,大吉利是!”諸如此類的說法。
ADVERTISEMENT
然而,隨著人類思想越來越開放,在一些人眼中,死亡已不是一個避而不談的話題,反而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死亡及生前規劃,希望以一個自己感到開心、舒服的形式好好向愛人、世界告別。
2010年,紐西蘭一名退休女護士在無心插柳下創先河,創辦了紐西蘭棺材俱樂部(Kiwi Coffin Club),現流傳至英國及意大利也有分會。由於職業關係,這名退休女護士曾參加無數病患的葬禮,她認為千篇一律的葬禮形式非常無聊,無法從中瞭解逝者生前的故事。
直至她在參加一個活動時,提出想要製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棺材,獲得數位擁有相同理念的學員支持並熱烈響應,因此將家旁的小車庫改造成工作坊,和成員定期聚會製作棺材。
其實創作棺材只是一個媒介,重點在於撇開對死亡的恐懼,坦然地接受這一天的到來,並與他人分享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包括願望和遺憾,即使有朝一日離開這個世界,也有人可以敘述自己的生平故事,無論樂與悲。
近年這股風氣也吹入馬來西亞,坊間興起一些類似體驗死亡的工作坊,也有人為自己辦起了“生前告別式”。一個活生生的人,意識清醒地參與自己的告別式,以心儀的方式向最愛的人告別。與其親友為失去自己而傷心痛苦,倒不如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告別式,聆聽親朋好友訴說自己的一生,並以最喜愛的快餐食物、音樂舞蹈來為生命做總結,讓生命無憾。
東方社會相對保守,特別是老一輩的人也許會認為這樣的做法不知所謂。無論贊同與否,每個生命都是獨立個體,擁有絕對權力決定自己要以怎樣的方式告別,前提是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不浪費社會資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